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逐步加速的背景下,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成为新时期基层治理实践的重要课题。
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抓手,而且是促进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保障。只有筑牢基层党建的坚实堡垒,才能让党的意志和主张切实贯彻到每一个角落,使党与群众联系更为紧密;才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与引领作用,将各类社会主体聚集起来,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才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转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许多新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领域。传统党建工作在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催生出了党建新形态,例如,智慧党建、数字化党建平台、微党建等。通过“互联网+党建”,使得党建工作各主体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交流,有助于提升办事效率。但是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观念上的接纳,更需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提升治理效能。部分党员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对于“互联网+党建”存在一定的畏难和抵触情绪,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数据驱动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推进机制,在技术应用系统化培训上做得不到位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多元共治思维方式转变。治理主体的扩大和多元化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特征,多元共治作为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主张多主体共同参与,强调基层各主体的作用与价值。而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发挥着宏观决策、示范带头、协调平衡的作用。但在实际党建工作中,党务工作者较多依赖行政命令,有时在平衡领导核心与多元共治关系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出现主导力度过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相对单一的管理者角色,从而导致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表现出消极对待的态度,进而使社会活力难以充分释放。基层治理亟须转变思维模式,逐步实现从传统“管理”理念向现代化“治理”理念的过渡,以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新要求。
群众需求升级压力叠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把服务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群众的服务需求和民主诉求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拓展和延伸。党建考核指标偏重台账、会议记录等程序性内容,常常忽视群众意见和满意度等。如何进行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固化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的空间,这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的对策及建议
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数字化研究。为推动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要加快建设智慧党建系统、党建APP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党员信息的动态集中管理,打破各级党组织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强联系与互动。运用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党务工作者处理日常事务,满足党建工作服务需求,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充分利用党建数字化平台,将党的文件精神、创新治理理念融入其中,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功能。借助数字技术打造党建云课堂,收集红色党史资源、精品课堂、理论书刊等学习资料,丰富党建理论学习。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建宣传,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并将党建工作学习成果进行数字化展示,更好发挥党建育人作用,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造专业化党务人才队伍。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本领过硬、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党务人才队伍,为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思想建设,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党务人员能接受更加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将基层治理新理念、新思想纳入党务培训必修课,涵盖平台操作、新媒体运营等技术应用内容,聘请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宣讲和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其政治素养和应用能力。党员干部应从思想上紧跟时代步伐,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探索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形成内部交流学习机制,相互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此外,要牢记初心,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了解群众所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真心为民,踏实干事,做好“领头羊”。基层党组织要做好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引进工作,拓宽引才渠道,通过激励机制、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一方面,强化制度管理,深入调查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广泛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重视党建工作程序数字化的建立和完善,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设立党务工作专项奖励制度,对在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不断增强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是党员,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要把握好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民意反馈制度等,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党组织、党员与群众的沟通,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协调各方利益,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激发群众自愿参与活力,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党建领域的各项改革与创新,让党建工作的活力与效能充分释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