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4-02-08 09:56: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政府的作用是什么,又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政府要简政放权,不越位、不错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更好”,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在资源配置中,应该是:凡市场能做到和能做好的事,就放给市场去做;该少做就少做,不该做就不做,这就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无为而治”。

政府不直接干预,某种意义上就是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决定》中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说“更多”,是要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为发挥市场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过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直接配置资源过多,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变成一只“闲不住的手”,行政审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政府大量审批的结果如何呢?造成大量浪费、产能过剩。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GDP上去了,但是没有效益,劳民伤财,造成发展过程中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政府应当从介入过深的经济领域逐步退出,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凡是市场能运作的,政府不包揽;凡是企业能自主经营的,政府不干预;凡是该社会办理的,政府不插手。取消和调整一批政府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审批事项。加强对审批行为的制约和监督,还可以减少政府工作人员借审批徇私舞弊、违纪违法的几率,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举措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李克强总理说在他五年任上要去掉行政审批的三分之一,现在一年不到,已经去除了300多项。

国务院2013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三次集中下放、取消行政审批权,强调政府对项目的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

二、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习近平同志在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为,政府在其中也要起一定作用。

三中全会《决定》说“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认为市场万能、否定政府调控。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存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市场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鉴于自由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普遍放弃了政府只做“守夜人”的理念,进行国家干预、政府调节。二战后,法、日、韩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都是在用“看得见的手”引导“看不见的手”,用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及其负面效应。

习近平同志《说明》中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宏观经济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防止大起大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运用利率、汇率、 税收、信贷等财政金融手段,影响和调节市场,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引导企业科学发展。比如,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避免了经济的过度下滑,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相对比较稳定,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所以,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不等于“政府之手”就可以一放了之。“市场之手”缺不得,而“政府之手”也松不得,而是更有效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政府要弥补市场缺陷,在提供市场服务、公共产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根据价值规律,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社会效益不在它考虑之中,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单靠市场无法得到完全解决。

这个时候,政府的作用就必须体现出来。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强调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要做自己该做和该管的事,而且要做得更好,不应缺位。

(一)政府要加强市场活动监管。要监管生产和产品的安全,防止和惩治假冒伪劣,致力于消除隐患,减少和消弭事故;要有效监管市场,维护好市场秩序,取缔欺行霸市、市场垄断,惩处假冒和有害商品的销售;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统一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封锁与割据,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教 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目前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区域、不同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20年,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等八个领域,争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防止和处置环境污染、损害生态平衡的行为。政府应当发挥主体作用,把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使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杜绝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四)加强社会管理。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总之,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同时,政府要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倾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既要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这样,才能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作者单位:市委讲师团 许新年)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