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到"把群众当亲人"

2014-03-22 09:44: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最直接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教育者,对人民群众抱以什么样的态度,是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活动目的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亲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每个党员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党的队伍本身就是由部分人民群众组成的。整个党组织完全由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军人以及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党的发展自然也立足于人民。从1921年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8000多万党员,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民选择了我们的党,信赖、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党。同时,我党始终把组织发展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我们的“同志”,非父母兄弟,即同学同事、乡里乡亲。我们的党在中国是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政党。

我们党根植于人民群众。回顾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所做的三件大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都是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完成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力量源泉。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应该是须臾不可离开的鱼水关系,而不是互不相干甚至互不相溶的油水关系,也不是实用主义的蛙水关系,更不应是火水不容的对立关系。我们党离开人民群众、背离人民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党服务于人民群众。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民”视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从毛泽东同志“我们这个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到邓小平同志“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到江泽民同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始终恪守着自己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是全党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卓绝,奋斗不止,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融于人民的事业,就是为了践行自己神圣的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今天,对肩负重要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论是经受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还是抵御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为人民服务是永远的“生命工程”,是党的根基、命脉和力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一切努力的方向。

那么,在继续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真正做到“把群众当亲人”,从而保证更好地坚持我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针呢?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为民动真情。“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党员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样,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群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时时感谢群众的养育之恩,处处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事事惦记群众的所思所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与人民群众保持休戚与共的关系。把服务对象比作是自己父母,反思反问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尽到了孝心、是不是付出了真心、是不是对得起良心。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在工作决策前,多想一想是不是征求了群众意见,是不是体现了群众意愿;在工作过程中,多想一想是不是发挥了群众智慧,是不是凝聚了群众力量;在工作完成后,多想一想是不是得到了群众拥护,是不是接受了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之情。

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为民用好权。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曾提出“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曾指出“如果我们的干部丧失了当年夺取政权和建设初期那样一种蓬勃朝气、高昂锐气、浩然正气,而变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官僚、形式主义严重,以至滥用权力使党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那么,最后必然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掌权用权执好政,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倘若手中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为所欲为,那一定遭到人民的唾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每个党员干部不论官有多大、权有多重,都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公仆本色,努力为人民勤奋工作,自觉为人民掌权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权谋私、祸害百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是我们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根本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带领全国人民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为人民群众谋求的最大福祉。“十二五”时期,我们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了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地为人民群众谋求最大福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当前,我们党的每一分子,都要把“为民谋福祉”装在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折不扣地抓好任务的完成,逐步逐项地抓好规划的落实,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为民办实事。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效上。办一件实事,就暖一片人心、多一份力量。人民群众就是这样从一件一件实事中认识我们党,我们的事业就是这样通过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又一件实事,不断地凝聚人心更为强大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强化民生为本的政绩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做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的实事、好事,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民办实事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第一信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不能搞“包办”,不能“拍胸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从群众最盼、最急的事情做起,每年都办一批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把群众当亲人,就是要为民解难忧。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阶段,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真心实意地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为目标,把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难事当成大事急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使各项决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愿望,各项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项工作始终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信得过。

(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 张震)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