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浮山县着眼于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县直机关联村帮扶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搞好联村帮扶活动,必须找准三个定位、坚持三个结合、确保三个突出。
一、立足城乡互促互动,找准三个定位
开展联村帮扶活动,必须立足城乡党组织联创、党员队伍联建、干部群众联帮,经济发展联推,实现城乡互促互动、共同推进的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位:1、定位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助力器”。
农村由于受自然地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因此,开展包村帮扶活动,首先要着眼于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县直机关联系面广、接触面宽、信息量大、沟通力强的优势,为农村送政策、送温暖、送科技、送信息、送项目,带领所包村党员群众理顺致富思路、改进生产方式、确定高产项目、规划发展目标、改变村容村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定位为锤炼干部队伍的“磨刀石”。
农村工作点多面广,情况错综复杂,条件 比较艰苦,开展联村帮扶既是对包村干部能力与素质的一次考验与检阅,也是其提高能力、锤炼党性的大好机遇和有效平台。因此,县直包村单位要把增强机关干部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引导和激励包村干部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创造一流的业绩、提供一流的服务,在促进所包村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升华。
3、定位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包村帮扶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包村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包村干部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扑下身子、真帮实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形象、展示作风,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过程中赢得民心、凝聚民心,切实密切干群关系。
二、防止各种错误倾向,坚持三个结合
开展联村帮扶活动,必须克服各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倾向,做好结合文章,确保活动健康高效推进。
1、坚持外部“输血”与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相结合。开展联村帮扶活动,要正确处理外力与内力、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克服帮扶工作就是给钱给物的思想认识,克服头疼医疼脚痛医脚只注意解决表面问题,而不追根溯源找准症结的行为,克服忽视长远、急功近利,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的现象,真正找准制约和影响农村发展 的关键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辩症施治,对症下药,从根本上、长远上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摒弃安于现状的守旧思想,克服“等、靠、要”依赖心理,帮助他们挖掘自身优势,制订发展规划,增强发展信心,找准主导产业,通过在思想上帮,方法上教,技术上扶,路子上引,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根基,增强造血功能,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农村发展。
2、坚持“强强联合”与“强弱搭配”相结合。由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包村单位更愿意帮那些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的先进村、富裕村,而不愿帮那些条件较差、地处偏僻的后进村、贫穷村,认为帮先进村工作容易开展,也容易出成效。因此开展包村帮扶活动一定要本着有利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整体发展的原则,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小、边、贫”村倾斜,切实防止帮好不帮赖,帮富不帮贫,帮近不帮远的倾向,防止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更落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的倾向,实现农村的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3、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结合。
要立足本单位自身实际,结合所联系村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帮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要把目标定准、定实,高低适度,力所能及,避免确定帮扶目标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庸俗化、简单化两种倾向,达到“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效果。
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做到三个突出
联村帮扶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为确保帮扶成效,必须做到三个突出:1、优势对接,科学搭配,突出帮扶的针对性。要找准包村单位与包联农村的结合点,根据县直各部门特点,按照“党群部门帮扶软村、政府部门帮扶乱村、经济部门帮扶穷村、涉农部门帮扶专业村”的思路,农村需要什么就帮什么,缺什么帮什么,确保帮在点子上,帮在根本上,帮在长远上,从根本上提高其发展能力。
2、抓住项目,一包到底,突出帮扶的稳定性。以帮扶项目为中心,建立包村帮扶工作落实台账,实行建账销号制,做到帮扶项目不完成不销项,抓不出成效不撤村,包村单位领导更替不变村,使帮扶工作一包到底,包出成效,避免出现今年这个单位帮,明年那个单位帮,变来变去,一事无成的现象。
3、强化监督,严格考核,突出帮扶的实效性。为确保帮扶效果,各包村单位年初与包联村所在乡镇签订帮扶责任书,建立帮扶台账,并将确定的帮扶项目、帮扶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在县委门口橱窗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下发驻村干部调研记事本,对驻村工作中解决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及时进行详细记载。每年年终,县委组织部把记事本集中收回,组织验收。同时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本单位年终考核和单位一把手个人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相挂钩。有效防止下乡驻村搞形式,扶贫帮困走过场,防止帮扶工作写在纸上,喊在嘴上,年年帮、年年一个样的问题,确保帮扶人员身子“沉”得下去,形象“树”得起来,成效“亮”得出来。(丁向阳)
(作者系浮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科学发展必须铲除腐败
下一篇: 坚守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