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握好未成年人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未成年人本身。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他们意愿、情感和思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迷惘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他们面临着平衡外部世界的诱惑和内部自我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受到不良的外界刺激,就可能出现人生信念的迷失和价值观的扭曲。经过几年来对社会的调查和对一些未成年人的了解,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腐蚀、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淡化和教育中注重应试教育的误区,都对未成年人整体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洪洞县关工委将工作目标主要放在学校,坚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知荣明耻,铸造师魂。如果教师精神境界不高,缺乏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生不仅反感、不佩服,而且这种不良的道德表现很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洪洞县古槐小学的王玉琴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只有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县西街小学的贾亚丽老师说,每一天,我们都面临是非荣辱的选择。举手之间,是善恶美丑;点滴之中,有是非荣辱。作为老师,要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小事做起。县城各学校要求老师首先认真领会“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在工作中把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堂教学,德育渗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未成年人真正明辨是非荣辱,教育引导是关键,主要阵地在课堂,通过课堂教学的“融入”和“渗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知荣明耻的实质内容。如洪洞县东街小学要求教师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实现“三进”和“四入”。三进即进课堂、进教材、进教案;“四入”即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三、宣传教育,规范行为。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荣辱观教育,明晰未成年人应有的道德标准。如县古槐小学举行了“知荣明耻、我们先行”的签字活动。县东街小学通过升国旗仪式、晨间谈话、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办知荣明耻小报、请“五老”作报告等活动,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使未成年人沐浴校园文化的光辉,净化自己灵魂,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英雄事迹,启迪心智。用英雄的事迹启迪心灵,用榜样的力量感召精神,是洪洞县东街小学的成功经验。他们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讲英雄事迹、赞英雄行为,把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榜样装进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崇拜的楷模。
五、阳光行动,呼唤成长。培育内心阳光、人格健康的一代未成年人,需要一系列阳光行动。洪洞东街小学利用奥运会召开的有利时机,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同心迎奥运绘画大赛。全校有2700份作品参选,获全国奖的有21份。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既有无可替代的理论功能,更有适合未成年人成长的实践价值。只有认真践行它,才能准确无误地把未成年人引导到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轨道。 (洪洞县关工委第一副主任姚素艳)
来源: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推进科学发展 建设美好蒲县
下一篇: 让规划更科学 让城乡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