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

2009-07-04 10:0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要实现临汾经济的科学发展,有关部门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市产业比例失调,经济结构畸重,生产方式相对滞后,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两高一底”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产基础脆弱,占53%;二产比重过大,占65.2%;三产发展不足,仅为29.5%。在第二产业中,煤、焦、铁等传统产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3%。由此可见,我们临汾的整个经济结构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当前严重经济危机形势下,着实下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针对目前我市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巩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是抓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改进工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工作。即一是要下决心淘汰关闭一批落后产能;二是要下本钱,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三是要下气力培养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比如以光宇源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园区,以科海科技园区为代表的科技孵化器,以襄汾恒泰、华翔精工为代表的精密铸造加工出口园区等;四是要下工夫做大做强一批优秀企业。
 加强科技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一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和高新企业来临汾创业发展,要在准入、税收、融资方面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以此促进我市的产业化结构调整。二是要大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领导人才和中青年高级专家,我们欣喜的看到,市委、市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给全市产煤县(市、区)配备了专家型的县(市、区)长煤炭助理。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 选拔使用机制,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二、关于扶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市不少民营企业举步为艰,融资困难,经济下滑,销路不畅、成本提高,限能限产或停产半停产,企业资金链脆弱已成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关部门应像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一样重视和扶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着力增强民营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能力,进而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为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有效的财政支持。在财政投入上,要确实保证并加大财政对民营企业的科研投入,调整财政的投入结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使财政投入与扶持更趋合理,力戒重复投资,无效投资,把有限资金投在刀刃上。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实行较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出口返税政策,让民营企业强基固本,厚积薄发,同时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建议政府设立民营企业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给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最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切出一块用来扶持高新民营企业的发展。
 要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构建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满足创新型民营企业融资的平台,比如利用好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以及鼓励煤老板融资参股,盘活存量资金;吸纳和利用民间沉淀资金;要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制度,推进风险投资。
 要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改变过去“政府-市场或企业”的二元结构,建立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中介服务体系)-市场或企业的三元市场结构。不断完善包括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各类社会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尤其应明晰和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实现行业协会职能的回归。
 要为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联合的推进机制,重点推进民营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人才的支持或投融资。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为大中型国企提供生产加工服务或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民营科技园区办厂、中试、研发,为民营企业的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有利条件。
 要为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要大力支持科技研发人才向民营企业转移,支持创新型人才向民营企业集聚,也可以考虑让有技术专长的政府公务员在保持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到民营企业挂职服务。市属高等院校应大量招收企业定向生,为民营企业培养中高级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以此带动和推进我市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吴晋龙)

 来源: 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