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表现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在转换、转型过程中,一些党员和农民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无用了,抓思想政治工作会干扰经济工作。“无用论”、“过时论”、“干扰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摆不上位置;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适应。一些党员和农民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可有可无,因而既不培养也不指导;方法手段不适应。习惯“我说你听”、“墙上写标语、会上讲道理”,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隔靴搔痒,教育缺乏说服力,活动缺乏感染力,达不到打动人、说服人、教育人的效果;工作机制不适应。靠领导重视、靠上级监督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随意性大,必然出现都负责,没人负责,大家管,没人管的局面。
那么,在农村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呢?
我们认为,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结合社情、村情、人情。抓好“三个作为”、“三个创新”。“三个作为”即: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农村来说,农民就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以农民为本。推进村民自治管理,让农民参与决策全过程,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从政治上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长远规划,抓好农民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农民提高觉悟、增长知识、更新观念,科技致富,为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和环境,从制度上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业增效的同时,要使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尽最大努力满足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使农民从思想上增强主人翁意识。
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基本要求。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农村发展形势、环境、状况及农业定位、战略目标、发展方向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统一到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决策上来,统一到加快农业战略转型、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部署上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把尊重客观规律作为不变信条。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讲,就是揭示和反映客观规律,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把握辩证关系,注重实际效果,增强实力、魅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求真务实精神,既要坚持预防为主,把矛盾抑制在萌芽状态,把问题控制在最低程度,又要坚持疏导,及时消除农民的思想疙瘩,争取工作主动权。
三个创新,即创新方式,增强工作实效性。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农民工作。因此,一是要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二是要多用农民参与的方法,亲身经历村民自治的全过程;三是要多用提供服务的方法,让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得实惠。创新载体,充分发挥信息与农村文化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比如说:信息传递、上网寻策、农村文化等。创新机制,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靠党支部,不能搞“单打一”,必须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心。既要发挥党员、村干部的积极作用,又要加强农民群众的队伍建设。
总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只要我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一定会在农村这块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乔茂义 唐雄飞 李静静)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领导干部要带头多读书
下一篇: 在困难中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