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财力可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尧都区从2002年起连续3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全省都排第1名,2008年财政收入为22.97亿元,仍排第4名;在临汾市排名中,尧都区的经济总量2008年也排第1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尧都区的财力建设确实可圈可点。
但是,尧都区的财力增长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差。
从第一产业看,尧都区的农业摊子大,基础好,但是产业化水平低;从第二产业看,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环保问责力度的加大,过去能提供强大财力的小冶炼、小焦化、小水泥等“五小工业”已在淘汰中逐步退出市场。在现有的工业企业中,大都是有一定规模的资源型传统产业,但受市场周期影响大,新型化程度还较低;接替产业等新兴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规模小,还难以形成气候。所以,工业企业这一财力的重要支撑存在着极大地隐忧;从第三产业看,尧都区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为发展商贸旅游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些产业规模小、档次低、服务能力弱。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尧都区产业发展中的“短板”。
众所周知,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尧都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这些“短板”,意味着支撑其财力可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力量单一,后劲严重不足。所以,破解这些“短板”因素,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也才能有针对性地破解这一难题。
基于这一认识,尧都区“1345”总体发展思路中,提出要对工业经济、农业调产进行攻坚,要在商贸旅游业实现突破。其内涵是,要以这些产业为着力点,对全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一手 段,促使产业结构在规模、现代化水平、追求最大市场利润、内生力和发展后劲等方面逐步优化,从而提高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
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尧都区“1345”总体发展思路中,就农业调产提出的方向是,依托园区建设推进农业调产,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就工业调产提出的方向是,加快实施转型发展,构筑工业新体系;就商贸旅游业调产提出的方向是,树立大商贸意识,实施大商贸战略,打造根祖文化旅游胜地。
在农业调产方面,尧都区园区建设有产业基础。中部平川区域依托区位和市场优势,可发展特色蔬菜、高效养殖、丰产速生林和林下经济;东西丘陵区域依托生态自然优势,可发展林果、畜牧和观光农业;东西两山依托山坡山地条件,可发展林木、干果和双孢菇产业。这样,全区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畜牧养殖等“三优一高”优势产业,就有了一个明确方向。
在此基础上,可依托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调产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路子。目前,尧都区正在重点抓尧庙镇、贾得乡大棚蔬菜、贺家庄乡优质鲜桃、土门镇葡萄、乔李镇辣椒、大阳镇精品苹果、段店乡千伏周庄模式养鸡、魏村镇优质核桃、吴村镇林下经济、尧庙镇滩涂生态经济等10个规模园区建设,其目的就是通过规模经营,建设精品园区,培育优势产业。同时,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运作,使农副产品在加工中增值。为了开拓市场,还要致力于打造农产品品牌,以此提升尧都区农产品的营销影响力。
在工业调产方面,尧都区必须重新审视和确立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其中的关键是,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加快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振兴。
一方面要明确工业发展方向,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抓住国家、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机遇,制定全区工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煤、焦、铁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医药产业、新型材料工业、纺织工业。以现代“商业超市”管理模式,全力推进汾河办事处5000亩煤电产业集聚区,贾得乡5000亩铸造机械加工集聚区、5000亩电子、医药新技术集聚区建设,加快全区工业产业转型步伐,把全区建设成为山西重要的现代煤化工、钢铁和电力基地,打造国际领先、全国一流的规模化机械铸造和节能灯具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要加快骨干企业提升改造,打造产业龙头。以“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培育、规模扩张”为抓手,全面提升骨干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全力推进同世达、海姿等焦化企业延伸产品链条,发展精深加工;鼓励志强钢铁等冶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支持临汾热电、河西电厂发展下游产品,实施煤电热一体化生产;鼓励华盛、华德、金鼎等铸造企业联合发展,打造拳头产品;扶持光宇电源扩大规模,上市融资,走向国际市场;鼓励正元盛邦、亨瑞达、鹿龟神等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支持亿佳美申报自主出口权。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与企业兼并工作,支持省内煤炭大集团和骨干煤矿,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
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是重要一环。对商贸业,要积极提升商贸流通、酒店餐饮、家政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金融、科技、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物流、服务贸易和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专业市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合理布局、划行规市”的原则,继续巩固提升普国机电、神州装饰、怡协汽修、城东旧货、尧丰农副产品等一批现有市场,扶持建设临汾茶城、尧舜商贸、银光汽贸等一批新兴市场,规范发展平阳中街数码通讯器材、鼓楼南街电脑办公设备、贡院街品牌服装专卖一条街,推进市场建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加强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建设,推动农村市场繁荣。
加快发展尧庙、屯里“两点一线”仓贮、汽贸集聚区。以乔李民航机场为依托,建设空港经济区。对旅游业,要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市场运作、促进发展”的原则,在尧陵修复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尧陵祭祀广场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仙洞沟景区整体开发。继续加强尧庙华门景区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工作,形成尧庙华门、仙洞沟和尧陵“一体两翼”精品旅游格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打造尧都“中华文明之源”品牌和根祖文化旅游胜地。
解决好与调结构密切相关的投资软环境问题虽然“1345”发展思路中为调整产业结构指出了方向,但是,要沿着这个方向前行,除了始终不懈地抓好调产工作外,还应解决好与其密切相关的投资软环境建设这一重大问题。
所以,在优化投资软环境方面,尧都区提出了“三优五商”观念,即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在全区营造“安商、爱商、亲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要把这一观念落在实处,重点应解决以下问题:——落实优惠政策要到位。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应积极与投资商建立正常的工作联系,主动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严格规范各级各部门执法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应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出发,严查执法不严、不力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商的利益,使投资软环境更加优化。
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就是要提倡这样一个观点,即投资软环境也是生产力。它说起来虚,做起来实。因为这个软环境搞好了,就会带来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项目,会让产业结构调整事半功倍,会使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后劲更足!(王月喜 狄红红 作者单位:尧都区委党校)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基层银监办应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 大学生村官如何当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