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工作法,即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和结果两公开。此项工作法在该县薛关镇首推试行后,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各种复杂矛盾,进一步落实了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逐渐成为该县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投入4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4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备了室内设施,解决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场所的局面,发挥了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一是圆满完成了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全县51个村实现了“一肩挑”;女干部比例明显提高,“两委”班子成员中有51名女干部;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当选的“两委”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达到70%以上。二是农村干部的“一定三有”政策落到了实处。对现任农村“两委”干部岗位报酬设立资金专户;对其他村干部,各乡镇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参照全县农村“两委”主干发放标准进行兑现,并建立关怀机制,做到“退岗有所养”。同时,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大力培养优秀党支部书记,积极引导鼓励农村干部参加全省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考试,根据村干部任职年限,把卸任村干部列入县财政预算,每月发放生活补贴。目前,全县已有286名卸任村干部被列为补贴对象,2009年发放生活补贴40余万元。三是圆满完成了2009年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选聘的29名优秀大学生已奔赴各自岗位。(通讯员 辛耀恒 张鹏 李建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临汾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十六
下一篇: 市质监局扎实开展管理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