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业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0-07-12 10:1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形式与特点

1、多元化发展,跨行业转型。
霍州煤电集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眼循环经济,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建成煤—电—材、煤—焦—化两条主产业链,形成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转型发展模式。
形成以产能2240万吨/年,入洗能力1680万吨/年的煤炭主业和电力、焦化、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多种经营5个板块组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立足炼铁主业,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炼钢、轧钢、铸造、建材工业,形成了生铁—钢坯—轧材、生铁—铸造—汽车配件、生铁—炼钢(废渣)—建材3条产业链,建成集炼铁、炼钢、铸造、发电、建材、橡胶制品、铁路运输、进出口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产业整体转型,地下支持地上。
隆水实业集团和山西永昌源煤气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均为煤焦生产企业,在形成集原煤开采、精煤洗选、焦炭冶炼、化产回收、煤气发电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依托地下优势,拓展地上“黑转绿”,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隆水实业集团于2003年组建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始了以地下资源武装地上资源、以黑色资源培育绿色资源、以有限资源发展无限资源之路,实行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开发翅果油。山西永昌源煤气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反哺农业,根据自然优势,从2008年开始建设年产5000吨优质干红葡萄酒厂,开发戎子博物馆和晋文公庙等旅游景点。
3、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在积极扩大焦炭产能(三次扩建到年产能360万吨焦炭)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煤化工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山西建滔万鑫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6.4亿元。成为山西省利用焦炉煤气制甲醇投产的第一家企业,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安泽永鑫煤焦化有限公司,是集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发电及煤气综合利用(甲醇)于一体的新型环保企业。该公司投资3.1亿元,建设10万吨甲醇项目,使以前部分放散的煤气全部综合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山西同世达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煤化工程,在生产焦炭、焦油、粗苯、煤气的基础上,新建20万吨甲醇和10万吨二甲醚项目。古县利达焦化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新建10万吨甲醇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减少焦炉煤气燃烧排放2.2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
临汾华翔同创铸造公司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精密铸件科技含量,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35万吨/年华翔美的精密铸造循环利用工程项目,专门生产供美的、格力、日本三菱等企业集团使用的空调、冰箱、汽车、高速铁路精密铸件,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附加值也大幅提升,产品吨价由原先5000-6000元提高到1万元左右。
4、实施技术创新,增强竞争能力。
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狠抓技术升级创新,从传统到革新,从制造到创造,从传统照明到半导体照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3次成功转型发展。
中条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年利用当地工业废渣60余万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挥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狠抓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完成了PVA、丁二醇工艺节能节水等40多项技术改造,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加紧建设3万吨/年PTMEG、6000吨/年甲醇裂解制氧,3万吨/年白乳胶和2.5万吨/年碳酸乙烯酯项目,技术效益突出。

二、效益与成效

近几年,重点企业通过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非主业收入既转型收入比重提高。二是企业转型涉足绿色产业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改善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依托主业,加速转型,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改善,自主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四是有利于节能减排。

三、困难与问题

近几年,临汾作为山西的资源大市,以煤焦铁为主的高耗能重型产业转型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1、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企业转型项目资金紧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根除,市场需求不足的现象仍比较明显,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受国家房地产新政及国际国内需求影响,价格波动频繁。
2、转型项目建设用地受限。
3、技术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转型的主要瓶颈。
4、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调查中仍有一些企业认为在转型项目的审批上,程序繁琐、耗时过长,收费较高,对转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产生影响。

四、思考与建议

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山西省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作为资源型大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企业的不懈努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支持。
1、积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快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我市是一个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急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改变对资源的传统认识和习惯性思维定势。因此,应进一步引导企业破除小富即安的观念,增强危机感,引导企业二次创业,引导民间资本与发展新兴产业、潜力产业、接续替代产业对接,引导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从单纯加工生产向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自觉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企业转型。
2、分类指导,逐步探索不同的转型模式。有关职能部门应把促进企业转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产业特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转型模式,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予以实施。一是向产业集群竞合共赢方向转型;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向自主创新转型;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向品牌经营转型。
3、加大对转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实施转型发展的企业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大扶持优惠力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并予以优先担保贷款优惠和项目审批,从政策层面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4、找准定位,选好转型项目。转型企业应依托主业,积累资金实力,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发展。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预测,选好转型项目。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避免过早的淘汰,尤其要避免煤焦铁转型出现大量雷同现象,防止恶性竞争。
5、鼓励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出台有关政策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建立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新机制,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与环保技术等四大类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设以高新技术为支撑,高附加值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6、健全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项目审批手续,为企业转型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二是完善银行信贷机制和担保体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缓解转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积极扶持转型企业融资上市工作。

(张灵龙 王磊)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