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效果如何呢?安泽县冀氏镇中心校的“四个起来”值得思考、学习与推广。
让“老中青”动起来。“青带中,中带老,年轻的领着年老的跑。”该校在狠抓“远教”培训的基础上,一是发挥绩效作用。制订了以奖励为主的“远教”绩效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晋升职称优先考虑“远教”成绩突出的教师。二是发挥年轻优势。给年轻教师压担子,每个人必须教会几个老教师用QQ,必须教会几个老教师做课件。目前,冀氏镇中心校下辖的冀氏、兰村、沟口、北孔滩、白村、半道、柳树沟7所小学全部通入了互联网,中心校93名教师中有QQ号的达到70%,会制作课件的达到70%(35岁以下的达100%),会上网查找资料的教师达100%,一改“远教”被动接收资源的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
让“教研群”闪起来。该校成立了“冀氏中心校教研”QQ群(群号29745179),制订了群公约、制度、办法。要求7个小学轮流主持发贴,每周提出一个问题;教师每周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至少发表一篇教学感言。教师发表言论的次数、内容,由专人整理、统计,并予以通报。“教研QQ群”突破了时间、空间制约,每一次的“闪”动,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让“多媒体”用起来。“宁让用烂,不能搁坏”、“用坏了是好事”,这是该校负责人的态度。学校明确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学习(练习)电脑或“多媒体”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每周必须至少上一节“多媒体”课。目前,已有冀氏、兰村、沟口、北孔滩4所小学装备了“多媒体”,同时还实现了电视机、DVD进教室,4所学校的孩子每周都能到“多媒体”教室上一节“现代课”,每周可以坐在教室里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其它3所小学的孩子每周也能集体看一次电视。
让“资源库”新起来。该校在搞好QQ群空间的同时,正在积极筹备“冀氏镇中心校信息网”(jszxx2010.gicp.net)。为此,每所小学都成立了“资源库”,设立了教师个人“远教”档案。各小学将远程教育接收的内容、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以及其它方法获取的优质教学资源,都给予及时上传,中心校给予实时整理、更新、备份,实现了登陆空间总能浏览最新言论、感受最新思想,从而促进做一个最新的育人者。
莫道人老心老,动起来“宝刀不老”。冀氏镇中心校40岁以上的教师有52位,占到总数的一多半。他们大部分传统教学经验丰富,但对网络、QQ、博客等“新事物”接触较少,有的压根就没碰过。但是不会不等于不想会。该校抽出4天时间对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这一动,效果出奇得好。
莫道我用你用,搬出来人人可用。这是说小学校长。这次调研之前,笔者到过其它乡镇中心校,发现一些小学校长将“远教”设备摆在自己办公室,“独享”稀缺资源。理由是“我”用得方便、管得方便。但作为校长办公室,对教师而言确实不方便。久之,“远教”设备必被束之高阁。怎么办?搬出来人人就都可方便地使用了么!冀氏镇中心校在这方面是“大方”的,大部分都将电脑配备到了教师办公室,特别是北孔滩小学更是“慷慨”,让教师在自己的办公室(单身宿舍)里上QQ群发表言论、查阅资料、做课件,实则快哉!
莫道千难万难,干起来不是太难。《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怎样将一帮家丁变成“虎狼之师”的?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较差,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加之不少“远教”设备老化,“多媒体”装备太少,想干出成绩确实不容易。安泽县冀氏镇中心校也不例外,缺设备、缺人才、缺资金。但这没有打消他们的干劲。他们自己先动起来,培训的培训、使用的使用、备份的备份。正是这一门心思地干,才克服了不少困难,一些难题也不攻自破,才打开了“远教”局面,促进了教育发展。
(王伟 李长江)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