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我赴清华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临汾市干部自主选学新型工业化专题培训班学习,并随团参观考察了天津滨海新区、大连、青岛等现代化城市以及海尔、蒙牛、康师傅等高新企业。通过学习培训,我受益匪浅,对正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思想政治素质、思维方式、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认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三个理念,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思想保证
二、深化四项改革,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机制保证
一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是限制农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应该首先打破这种户口性质的差别,消除因户口性质而产生的阻碍。重点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消除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服役退伍、文化教育等城乡差别。二是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租赁、置换、入股等方式,合理确定土地流转的方向及规模,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向城镇和工业区集中留足空间、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激励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管理服务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乡镇的信贷投放,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
三、实现五个统筹,不断丰富城乡发展一体化内涵
二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实行城乡产业发展和就业安排统筹考虑,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市化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城镇二三产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农民融入工厂就业或围绕大企业从事餐饮、运输等服务业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服务业就业规模和容量。
三是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实行城乡社保体系对接并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水平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在养老保障、基本医疗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城乡对接并轨上求突破。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将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各类企业务工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居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向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转移,将原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逐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对已享受农村老年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待遇的,采用增加养老补贴金额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保障待遇,努力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一元化。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实现覆盖范围、保障项目、待遇标准、医疗救助和管理制度在城乡的“五统一”;健全市、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乡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提升医疗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待遇的自然增长机制,加快统一城乡低保标准。
四是统筹城乡教育事业一体化。加大城乡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办学,引导农村学生向城区和乡镇集聚。失地、土地流转、进城居住的非农化农民子女就读高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尽快实施免费教育;对幼儿在城区内接受幼儿教育的给予一定补贴;符合独生子女条件的给予一定补助。免费开展非农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调整专业设置,为农民就业和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五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先进文化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实施城乡一体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公共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强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城乡一体的居民文化、健身活动,实现公共服务”六个一“(一个活动阵地、一个健身广场、一个卫生所、一个文化大院、一个图书室、一个小超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邮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郭惠勇 作者系侯马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下一篇: 多措并举全力实现生态大县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