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皓首壮心不已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2012-11-12 08:2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11月8日,记者在隰县首次见到《大晋商》的作者王哲士。年过七旬的王老先生看上去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王老先生原任中共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在1998年主动要求提前一届退职休养,退休时他要求自己坚持“三不”原则——不要社会职务;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找组织麻烦。退休十多年,王哲士坚持原则,同时也为隰县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哲士老人说,自己的爱好就是旅游、看书、写作。退休之后,老人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接地气,汲营养,如饥似渴地学习,废寝忘食地写作,先后撰写了《岁月留痕》《走读山水》《风清月白》三部散文著作,主编民间文学专著《民间趣话熟语》。期间,王老先生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散文、通讯作品。他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大晋商》,该书填补了临汾市儒商题材小说的空白。
他关注地方建设,热心建言献策。为了鼓舞人心,宣传群众,王哲士老人还创作了《隰县之歌》、《梨乡新歌》和《小西天别有天》等多首歌词,经谱曲,在县内广为传唱。同时为隰县的多个重点工程树碑立传,以彰显县域风貌,鼓舞人心,传之后人。老人经常深入农村工地,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热点问题,对一些问题经深思熟虑后及时反馈领导,并尽其能力所及为群众释疑解难。王哲士老人表示,为了隰县的和谐发展,他愿意尽自己绵薄之力。
历经8年,王哲士老人的足迹遍布晋西数十县,收集大量历史资料,编写出《晋西革命斗争史》一书,成为历史上首次为晋西这块热土撰书立论的作者,此书得到省党史部门认可好评。在此基础上,写出《晋西革命纪念馆布展大纲》,经省专家评审会议论证通过,继而写出《晋西革命纪念馆设计方案》。现在公开展出的晋西革命纪念馆全部文本和绝大部分图片,均出自他手。他精心打造的晋西革命根据地《三部曲》,为晋西革命纪念馆落户隰县和公开展出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此外还编写了《红军东征在隰县》一书。为了推动旅游事业,他主编大型旅游史志《小西天志》,成为临汾市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旅游景区志书。
退休后,王哲士老人呕心沥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劳动和辛勤付出,收获了8部著作,计160余万字,有10多件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平均每两年完成一部。
在《大晋商》的创作中,66岁的王哲士老人用一年时间写成初稿,两年时间修改了8稿,考虑到此小说对白家后人的影响,王哲士曾多次思考小说的剧情如何进行。
在创作《大晋商》的同时,王哲士也在为晋西纪念馆的创作而忙碌,两年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需要不停地相互转换,导致王老先生疲惫不堪。《大晋商》成功问世,已经69岁的王哲士老人体重直降了20斤。老人表示,通过《大晋商》,就是要让世人明白晋商之道永远不会消亡,同时还会发扬光大。
王哲士老人这样的创作速度和成果,不仅令同龄人惊讶,更令后生折服。同时他还不辞劳苦、热心扶持文学作者,经他培养和提携的创作人才,现在大都活跃在隰县文坛。2011年,王哲士荣获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2年,他创作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大晋商》获临汾市“五个一”工程奖。
记者 王隰斌 尹飞

 

  【责任编辑: 张君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