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

2013-01-10 09:05: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越来越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2012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题询问工作中得到了各位委员的好评。最近在省卫生厅工作目标考核中,省考核组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工作,指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变化大,成效明显,尤其是市食安协委办建设走在了全省同级机构建设的前列。为此,记者专访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强志胜。

记者:省卫生厅考核组充分肯定了我市的市食安协委办建设走在了全省同级机构建设的前列。您先谈谈我市的食安协委办建设吧。

强志胜: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临汾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市长岳普煜任主任,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国荣,市委常委、分管质监、工商的副市长李东洪,分管卫生、药监的副市长谢碧玲任副主任,由28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各县(市、区)也参照这一做法进行了相应调整,这一高规格、高标准的组织结构布局在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中前所未有。

市编办批准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为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6人,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目前已进行了法人登记注册,经费、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均已落实。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要求,在各级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成立了临汾市餐保化监督执法大队,核定编制30人,完成了全市17个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设置任务,9个县(市、区)成立了餐保化监督机构,为扎实做好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市食安协委办成立以来,市级财政共拨付各类工作经费83万元,设立了30万元的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拨付市质监局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查经费50万元。市食安协委办启动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准备对实名举报我市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拨付了专项经费,配备了专职人员。

记者:我市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作用有哪些?

强志胜:2012年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安全责任监督工作动员大会,对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进行了动员部署。按照“分责全到位、知责全覆盖、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负责全落实”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意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暂行)》、《食品安全部门监管职责划分》和《联合执法制度等四项制度》,从制度层面消除了小作坊、小餐饮等部分食品生产流通行业监管责任主体不清、重复监管、监管空缺的问题,形成了监管主体和市场主体统一的网格化监管格局;弥补了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及公布渠道不一、时效不强、权威性不高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专人负责、统一整理、统一报送、时效性强、涵盖面广的信息管理和公布机制;解决了责任追究过程中侧重内部、惩处不一、力度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监督广泛、日常问效、考核结合、严格追究的监督问责机制。制订出台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30个部门协同承担应急任务,明确了应急措施和要求,形成了统一协调、领导有力、联系广泛、保障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态势。

记者:一年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健康、长效发展,这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是密不可分的,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强志胜:突出重点行业、环节、品种、场所和区域,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开展7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打击食品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63939人次,对农资农药市场、屠宰加工市场、餐饮服务市场、食品包装市场、食品销售市场、酒水饮品市场、生鲜乳品市场等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检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5756家次,立案查处640起,实施处罚52.2万余元,其中,查获非法肉品1874.5公斤,非法农资38.5万公斤,不合格酒品1万余瓶,关停屠宰加工、餐饮企业23家,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在清真食品监管方面,健全完善了宗教部门与工商、质监、药监、公安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对全市100多家清真食品经营主体的原料贮存场所实行了专门登记、分类贮存、专车运送、专人协管等制度。襄汾、安泽、洪洞针对乡村自办家庭宴席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专门研究实行了“家庭自办宴席管理办法”,对理事会从业人员、原料采购、办宴规模等实行了登记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为全市乡村食品安全监管树立了样板。

记者:实施专题教育培训,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在培训形式上,还是在培训规格和培训质量上,在全省都属一大创新性举措。

强志胜:围绕提升执法水平,选派各部门执法骨干赴上级部门培训126人次,自行组织举办各类食品安全监管培训班63期,培训人员1.59万人,12月12日,市食安协委办举办了临汾市首届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省委外宣办邓志蓉副主任、市政协杨益民副主席等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食品安全新闻发言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

围绕规范行业自律,采取专题讲座、技能训练、资格考试、专业辅导等方式,对食品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了重点培训。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1400余人次;工商部门全年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986期,累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1.5万人次;畜牧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累计培训畜牧生产经营户和畜禽交易经纪人5000余人次;农业部门开展各类专题培训630余场次,直接教育培训生产者近5万人次,食药监部门分别对食品从业人员1700余人次实施培训。

围绕群众消费维权,相继开展了“3·15消费权益保护”、“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监管队伍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宣教活动13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50余万份,把法律法规、消费知识、维权知识送到了群众手中。与临汾广播电视台联合,采用专业化设计、多媒体制作的办法,精心制作了大型公益广告,从2012年12月17日起在临汾电视台播放3个月,为“两节”食品安全和全市人民食品消费安全营造良好氛围。

记者:建设新型监管平台工作有具体数字吗?

强志胜:市食安协委有关部门先后投资893万元,用于补充和更新监管设施设备,食品市场检测设备达到143台(件),总值1443万元,拥有154种食品实验室检测资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在新的一年有哪些新打算?

强志胜:虽然我市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客观分析我市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个别县(市、区)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力量不足、经费紧张、办公条件落后的问题,食品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缺乏品牌和规模效应的问题,食品安全检测经费不足、设备缺乏、手段落后、批次不足的问题等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全面整治的原则,继续加强基础保障,大力推进县级食品安全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科学调配监管力量,足额列支各项经费,在落实网格化监管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贴近市民需求的监管模式和举措,促进监管责任的全面落实。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市场准入、生产流程、运输销售、检验检疫等关口统一制度、细化标准,形成市县两级协调一致、运作一体、进展同步的专项治理工作格局,形成程序公正、定性准确、监督到位、处理得当的案件查办工作机制,使违法行为和违法分子没有条件可讲、没有地方可选、没有价钱可谈、没有空子可钻,在重点种类、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集中整治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营造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明确工作思路,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开展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推进我市率先转型、全力跨越,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