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得以解决,有效破解了转型跨越发展中的用地难题;建设用地报批和供应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煤矿资源整合换证费劲周折,终得突破,换证率达到9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创历史之最;“打非”和“卫片”执法实现零问责;国土收益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2年,在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两难”困境中,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围绕中心,主动作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形象稳步提升,可谓一年一份漂亮的答卷,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形势更加复杂的未来,2013年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将如何担当,为文明开放、富裕和谐的新临汾做出贡献,在2013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后,记者专程采访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栗纲。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土资源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全市建设用地依然呈刚性增长,预计今年用地需求仍在3万亩以上,缺口很大;工业化、城镇化挤占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过多过快,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证耕地质量不降低的难度越来越大;重点工程未批先占、农村违法建房和非法违法采矿时有反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成为多方利益冲突的焦点……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局党组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研判上来,找准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方位,认真研究,加以解决。”栗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为此,今年必须统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五个必须”,即必须把保障发展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把保护资源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必须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破解“两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国土资源管理的全过程。总体目标是,以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这一目标,今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将以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打击非法开采等工作为重点,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坚决扼制非法采矿回潮。四年来,全市非法矿点从2009年的5394个下降到2012年的142个,关闭了5座超层越界煤矿,一举扭转了打非工作的被动局面。今年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非法采矿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检查,炸矿、抓人、追究责任三管齐下,彻底炸毁非法矿点,杜绝死灰复燃。抓捕非法盗采国家资源的矿主,依法从重、从严判处,给不法分子以震慑,决不允许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深挖非法盗采背后“保护伞”,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加强对整合煤、铁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监管,对超层越界开采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稳定,确保全市不因非法盗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确保“卫片”执法检查不被问责。认真组织开展2012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完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机制。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不再有“6·30”政策,务必加强巡查,提高管控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要把土地卫片执法与地籍变更调查有机结合,准确界定上报核查,及早报批监测项目用地,进行信息备案,迅速开展违法用地整改,确保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顺利过关,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争取再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用地周转指标5000亩。17个县(市、区)要全部完成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任务,积极争取第二批增减挂钩指标。13个涉矿县要有序报批煤矿和铁矿的用地手续。尧都、霍州、襄汾、洪洞4县(市、区),最少要完成4800亩工矿废弃地整合利用的复垦任务,其中尧都1000亩,襄汾、洪洞各1500亩,霍州800亩。通过强力推进用地新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
确保全市耕地总量不减少。加强建设性耕地保护,规范使用各级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一补一”规定,新造耕地4万亩,建设用地复垦9300亩。要打造样板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建成25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一是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全面完成非煤资源,进一步整合矿山后续工作和采矿许可证换发,加强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始终把储量管理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储量消耗的全过程。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全面开展矿山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等落实情况检查。认真执行矿山企业年检制度,监督矿山企业依法采矿、依法纳费、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二是继续抓好矿政管理基础工作。科学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梳理全市非煤矿业权底数,进一步完善非煤资源管理机制,尽快研究解决好塔儿山铁矿整合等历史遗留问题。
着力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抓好冰雪消融期、汛期等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开展巡查排查、专家驻守、应急演练、宣传培训和应急处置等。继续推进“十有县”建设,落实防治机构、人员和经费,提高应急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平台。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的基础生态功能。继续开展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项目建设,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履行地质环境保护责任。扎实推进“矿山复绿”行动,启动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居住区、重要交通沿线、河流湖泊沿线“三区两线”地质环境治理。积极治理采矿造成的村镇地面塌陷,统筹解决群众居住环境安全问题。筹集各方资金,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重大自然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完成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布展建设。
“当前,我市转型跨越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工作寄予了厚望,我们谨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栗纲表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铆足工作劲头,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全市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文明开放、富裕和谐新临汾作出新贡献!(记者 卫博 柴云祥)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打造晋南农业产业化新龙头
下一篇: 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