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家孩子失踪了。”“家里老人不见了。”“有人落水了。”……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救援需要,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准会及时出现。“我们不是军人,但随时待命。”队长郭延峰的手机就是救援电话,一天24小时从不关机。
地震救援、水上救助、野外寻人……他们是一个爱心集体,20余名正式队员、140余名志愿者均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因无私的爱心和对公益的热爱,他们聚到一起,身着红白色救援服,成为行走在民间的免费救援队。
说起成立救援队的初衷,郭延峰言简意赅:“就是想尽已所能,让社会拥有更多的温暖和力量。”2016年,当时的郭延峰已拥有自己的公司,但从小受家庭熏陶,跟着家人参与过众多公益活动的他愈发喜欢公益事业。于是,他和身边几个要好的朋友商量,与市红十字会积极沟通,成立了由4个人组成的救援队,并把自己的手机号定为救援电话,发布在百度、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从此,他们把公益作为工作之外的一份社会责任和使命,凭着自己的身体力行,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2017年,这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正式注册成为临汾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其中6名队员已获得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资格证书。
谈起救援,寒冬雪夜的一次寻找走失老人,给郭延峰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一个雪天的夜里,我们接到贡院街一位80岁老人失踪的消息,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兵分几路展开寻找。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刺骨的寒风呼啸,老人的安危着实让人担忧,队员们的心都悬了起来。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放弃。一路走一路问,通过排除法锁定范围,十几个小时后终于在襄汾县的一块荒地找到了老人,幸运的是,老人安然无恙。事后,被救老人的女儿也加入了救援队伍。”说起救援经过,郭延峰有感而发,“每一次救援的过程,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身上的责任倍感重大。”而这些仅仅是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救援工作的一个小片段。
43岁的张迎新在市煤炭运销公司上班,作为当初的组建者之一,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参加,其中有泪水也有欢乐,有遗憾也有圆满。他说:“我们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图名不图利,就是想把正能量积极宣扬出去。随着参加救援行动的增多,也更加热爱公益,每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后,都能从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是一种精神财富。”
在参与寻人、救援、安保的过程中,郭延峰和队员们深深体会到安全知识宣传的重要性,每年都自费深入各县(市、区)机关、企业、校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倡导更多的人学习急救自救知识,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伸出援手。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参加红十字会开展的各项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体能训练,不断提升专业救援技能和素养,以便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
虽然是临汾的救援队,但他们的救援却不局限于临汾,九寨沟地震、甘肃泥石流……一个个重大救援现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一群平凡的人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他们带来了希望、奉献着爱心、传递着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这个社会,用无私奉献精神托起红十字救援队这面旗帜。说到救援队的未来,郭延峰斩钉截铁:“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就是要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随时待命,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