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社会各界全力以赴阻击疫情时,许许多多的平凡人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是环卫工人,天天与脏臭的垃圾零距离接触,为城市环境、居民生活冲锋在前;他们是外卖小哥,穿梭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为万千家庭的饮食需求坚守一线;他们是便利店工作人员,为大众日常所需保驾护航……
他们虽然不是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人民卫士,但也冒着风险“逆流”而上,守护、温暖着我们的城市。
清运工程晴录:全力把好清洁关
在市区平阳南街垃圾中转站,清运工程晴录度过了第10个无法回家的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他接到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紧急通知——疫情期间, 加强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及时、有效地做好与之相关的冲洗、消杀作业,同时增加消毒频次。
非常时期,虽然出门的人少了,但垃圾照样会产生。如果不及时清运,会对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为此,市区生活垃圾收集继续推行“133”生活垃圾不落地工程。而垃圾中转站是垃圾清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从小区、门店收集而来的垃圾,经过垃圾中转站压缩,再转至垃圾填埋场实施无害化处理。
身为清运工,程晴录深知自己的重任,在岗期间从不松懈,从凌晨4时一直忙活到深夜11时。这不,“巡街”归来的一辆保洁车刚刚“卸货”,清运工程晴录便背起消毒装备,对卸下垃圾的保洁车、装上垃圾的转运车和箱体及周边进行喷洒消毒,连一些细小的部分都没有放过,避免收运过程造成环境污染。
程晴录说,车进车出都要及时消毒,每天至少三到五次,还要对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车间、箱体和作业车辆进行一次全面冲洗。以往也会做这样的工作,只是现在喷洒的药物不同、喷洒的次数增多。虽然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延长,但他浑身充满干劲儿,一心想把工作干好,以实际行动维护百姓健康。“做就要做好,我们不怕累。临汾市民请放心,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仗!”程晴录的这句话朴实、简短,却有力量。
外卖小哥辛嘉祥:贴心服务不打烊
这段时间,市民们积极响应防疫号召,窝在家里、减少出行。往日喧嚣热闹的城市,一下子安静起来。空荡荡的大街上,飞驰而过的一抹或蓝或黄的身影成了“最常见”的风景,全年满勤的外卖小哥辛嘉祥就是其中一员。
春节遇上疫情,辛嘉祥所在的公司采取自愿上班原则。辛嘉祥考虑再三,还是按下了“开工键”。虽然尚在营业的商家锐减,订单相比往年同期少,但由于人手不足,辛嘉祥依然忙得团团转。
为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辛嘉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测量体温,然后戴好口罩、手套给外卖箱消毒。接到订单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将顾客选购的物品送到小区门口,等待顾客来取。
现在,很多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不允许外卖和快递配送员进入。为此,辛嘉祥曾遭遇过顾客的不理解。当时,顾客找各种理由不愿出门取餐,沟通未果,顾客撂下一句话“送不到家门口,就不要了”。奔波5公里到达目的地,却换来对方一句“不要了”。他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但他很快收拾好心情,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下一单。
“在全民抗疫阶段,外卖平台成了一些家庭采购物资的首选。作为配送员,我们不能缺席。再说了,不理解的人少之又少,很多顾客在接餐时都会对我说一声谢谢,还有人说‘多亏有你们’,一种被需要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辛嘉祥道出心愿,“希望疫情很快过去,大家都平安、健康。”
便利店老板逯张涛:方便居民放首位
“进点儿羊肉卷,家里想吃火锅”“来点儿方便面,口味多一些”……2月4日傍晚,在御景水城小区门口的一家便利店里,老板逯张涛一边麻利地为顾客打包选好的蔬菜、水果,一边将顾客的需求记在本上。
受疫情影响,多数店面都已歇业,便利店却依然营业,为大众提供生活便利。身为便利店老板,免不了要与多人接触。逯张涛起初有些担忧,甚至计划延期营业。没想到大年初一下午,顾客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催促逯张涛尽快营业,由于这场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春节计划,家中物资储备“告急”。
隔着屏幕,逯张涛仿佛看到了顾客们焦急的神色,他所有的顾虑顿时打消了。只是,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本就不稳定,加之疫情来袭,周边村子全面戒备,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进菜竟成了难事儿。得知一些饭店正在出售储备菜时,他戴着口罩和手套立马冲出家门,一家一家挑选、还价,争取以最实惠的价格供给顾客。
同时,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他临时拓宽了经营范围,想方设法找寻口罩、84消毒液等防护、消毒用品。他说:“做好本职工作,把方便居民放在首位是最重要的。”
现在,顾客缺什么,只要在群里提一下,逯张涛便会格外留心。他质朴地说:“小区周边的便利店少,最近的超市也在两公里以外。特殊时期,店里尽量备齐生活必需品,让大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为抗击疫情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