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人:这些消费陷阱 你中过招吗?

2020-03-28 09:53: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刚办了充值卡,店没了;买了假货,卖家不认;维修家电,却被“套路”……在日常生活中,你遇上过这些烦心事吗?

  据统计,去年以来,消费者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饮服务等食品安全,日用百货类消费,预付式消费,家用电器等方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当下消费热点,针对不同的消费“陷阱”,帮助大家“见招拆招”。

  微信购物 留存证据“免纠纷”

  “花几百元钱抢到的口罩竟然是‘三无产品’!”对此,市民柴女士很是恼火。她一接到单位的复工通知,就通过微商购买了100个口罩,谁承想收到的货包装不完整且没有任何标识。

  柴女士说,微商名叫“花儿团团”,平日里主营衣服、鞋包,近段时间自称有医用口罩货源,并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口罩属正规厂家,产品质量符合各项标准和规定。但是,她收到货一看,只有一个简陋的塑料袋半包着100个口罩,口罩的大小尺寸不一,也没有标识。

  参考了官方认证的口罩辨别方法后,柴女士确定这批口罩纯属“冒牌货”。此时,令她担忧的是:“没有经过任何线上交易平台,只是通过微信私下下单、付款,发现被骗、被拉黑,是否无法维权?”

  “购买之前要与商家多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实物是否和图片一样,询问退换货的流程,问清楚售后服务等内容。此外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付款记录等电子数据,遇上消费纠纷时也‘有理有据’,便于维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成了紧俏货。消费者在网购时尽量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提高警惕仔细鉴别,尽量不要与个人私下联系购买,一定要通过医院药店、正规电商平台等渠道购买,防止上当受骗。

  预付消费 主动维权“莫迟疑”

  “受疫情影响,本店撤销儿童手工制作区,您之前充值的100元次卡不能正常使用,请尽快到店内换取等价玩具。”上周日,市民许女士接到市区某商城一玩具店打来的电话。当她询问可否不要玩具、直接退款时,得到了否定回答。

  进店后,许女士才发现该店玩具的标价普遍偏高,换取任何一款都需加数十元。其他家长和她想法一致,但又碍于“若是不选,100元打水漂”的心理,加钱为孩子换了玩具。

  基于办卡更实惠,不少顾客选择了这种超前消费方式。不想,有时遇上“跑路”商家,导致预付卡“卡”住了自己。市民刘女士在某连锁蛋糕店充值了200元,仅仅消费了两次,累计刷了30多元之后,就发现该品牌的4家连锁店一夜之间在市区“消失”了。

  针对预付费式消费存在的风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多做比较、谨慎选择,尽量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科学理性购买预付式消费卡,细化约定服务内容,妥善保留凭证。同时,如果遇到纠纷问题,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投诉或举报,主动、及时、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家电维修 擦亮双眼“防套路”

  “使用家电,一怕坏,二怕修。”对市民赵先生来说,真是怕啥来啥。几天前,家里的冰箱突然出了故障,冷冻室不仅不制冷,还有一侧发热。

  眼瞅着囤在冷冻室的五花肉、鸡排、大虾等食物开始融化、滴水,赵先生赶忙联系维修人员上门查看。对方先是说制冷系统漏氟,需要添加制冷剂,收费200元。“鼓捣”了一番之后,又说是化霜系统出问题了,接着改口称压缩机坏了,需要拉走更换。

  接二连三推翻自己的结论,维修费用也跟着一涨再涨,赵先生开始质疑这名维修人员的专业性。他无奈地说:“我拨打品牌售后电话之后,重新预约了一名维修人员,仅仅花费了120元就解决了问题,原来是加热管出故障了。我原本不想找品牌售后,是担心维修费用高。结果找了‘游击队’,差点儿把小毛病治出大问题。”

  家电坏了,不少人图方便,直接拨打家门口张贴的小广告。殊不知,维修人员资质良莠不齐,一不留神就被坑。为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维修家电首选品牌售后服务部门,找正规维修人员来修理。同时询问清楚是否明码标价、实行“三包”,保留好维修记录和凭据。

  生活中人人都会涉及方方面面的消费,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消费纠纷。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互联网投诉平台反映诉求。

  记者 李静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