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有了这个门禁,再也不用担心电动车被偷了。”家住市委北苑小区1号楼的居民郝秀清快人快语。以前由于没有门禁,诸如电动车等财物被盗、小广告乱贴、不明身份人员随意出入等情况在他们小区屡见不鲜。连日来,尧都区水塔街办事处龙潭社区突出党建引领,以清除社区治理死角、填补联防联控空白为目标,在成立物管会基础上,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五个“三无”小区更换大门,加装电子门禁系统,打响了一场“三无”小区提升改善“攻坚”战,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交口称赞。
疫情防控更主动,服务居民更贴心。眼瞅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破解“三无”小区防控难的顽疾?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玉亮深知,关键是要守好守住小区的大门。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王玉亮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为社区居民做防疫,讲政策,组织成立物管会,发动集体力量建小区、管小区。市委北苑小区4、5号楼的门框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王玉亮就自掏腰包重垒新门。有居民以家中无电动车为由阻挠施工队施工,他便三番五次做其思想工作,最终换来理解。
听说要为小区安大门,2号楼的居民集体向物管会主任梁友胜申请,5号楼的居民更是积极主动报名,要求制表发卡。为缩短工期,王玉亮和社区干部当起泥瓦匠,现场和泥弄沙。退役军人王培民发挥特长当起了电工,接通了小区内所有门禁电子箱。各楼物管会成员积极行动,忙前忙后准备铁锨、木板等工具。因为一道门,居民的生活有了交集,王玉亮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特别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配合,看到大家团结一心守望相助,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4月9日,王玉亮带领工作人员依次为市委北苑小区五个居民楼安装上了全新的铁门。“铁门装好了,大家就有安全感了,邻里之间更和睦了。”市委5号楼物管会主任牛文博说。几个月的辛苦付出,一次次的沟通协调,换来的是5个“三无”小区门禁系统从无到有;换来的是从源头上解决“三无”小区车辆、人员管控难的问题;换来的是从“三无”到“三有”的小区群防群治格局。
“从‘无’到‘有’只是开始。”王玉亮告诉记者,龙潭社区要通过党建引领,探索物管会管理运行有效机制,加强对物管会的监督指导,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激发“三无”小区内生动力,织密“防护网”,逐步实现小区管理规范、停车有序、干净整洁、治安良好、关系和谐,构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