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高新友:开着出租奔小康

2020-07-23 08:50: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出租车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代步工具,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今年以来,我市加大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换代工作,据市交通运输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填写《更新登记表》的新能源出租车有1533辆,新车上户1036辆,加上之前已更新的156辆,目前市区上路的新能源出租车达1192辆。

  今年74岁的高新友,曾是临汾通达出租车公司的一名驾驶员,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他,听他讲述了他开着出租车奔小康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第一批出租车在市场出现,很快就掀起了一波“出租热”,以“宇丰”“联运”等或民营或公办的出租车企业顺势而生。到了1994年,百姓口中的“黄面的”渐渐出现在临汾出租市场,有公司挂靠经营,有专职司机驾驶,临汾出租市场渐渐形成。这一年,高新友还是一家工厂的职工,因工厂经营不善,常常入不敷出。他果断办理了内退,成为一名专职出租车司机,自此,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时候的出租车,还没有计价器,上车前,乘客需要和司机议价。”高新友说,从一名“上班族”变成出租车司机,这在现在看来简直不敢想象,但在当时看来,却是一门“好营生”,因为那时临汾的出租车少,收费贵,运费是看路程情况协商来定,有时候收5元,有时候要20元,如果下乡,最少百元起步。虽然一开始他只是被雇佣的出租车司机,但每个月收入仍在七八百元左右。“1995年,我靠着开车赚来的钱,又拿出全家积蓄,一口气买了两辆‘黄面的’。”高新友说,一辆自己开,一辆雇人开,既当老板又当司机。

  1996年,临汾宇丰出租车公司率先在出租车上安装了计价器,以“3元起步价”在临汾创造了出租车的“计价时代”,计价器的安装,让百姓感受到了公平。高新友说,出租车安装计价器,算是出租市场的顺势而为,也是百姓的民生所需。正是在计价器全面普及之后,出租车成为可供普通百姓选择的一种出行方式。

  2000年,高新友的两辆“黄面的”提前报废,深思熟虑后,他购买了当时出租车车型中的王牌——“捷达王”。“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手里有了余钱,就想着把出租车换成高档一点的,投资大,收益也高,乘客坐了我的车,就不会选择别的普通出租车,乘客多了,收入也多了。”高新友说,一辆小小的“捷达王”,让高新友的日子越过越好,房子换了,台式电脑买了,背投电视也抬回了家。

  2008年前后,临汾出租车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五花八门”的车型出现在出租车司机的眼前,现代、大众、起亚、东风等,可选择的车型越来越多。乘客对出租车的需求不仅仅是“代步”,开始追求“享受”。这一年,高新友的“捷达王”报废,他又换了一辆新车。年过六旬的他,已经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努力,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家里也不用他出车赚钱,但他还是想再跑跑、再看看。“2015年前后,我的那辆合资车也报废了,当时有说法是临汾要换纯电动出租车,我是真想等着换新能源出租车,可一直等了一年多也没有等上,后来就换了一辆加气车,可刚换了加气车,又开始大幅更换新能源车,到底我也没有赶上。”高新友略带遗憾地说。

  为此,他几次三番乘坐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出租车发动机几乎没有声音,坐着舒服,我一上车就问东问西,大有坐在驾驶位上亲自开一开的架势,还把年轻的司机给吓着了。看着他,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高新友说,临汾出租车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出租司机开着出租奔小康。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大屏幕回来了!直击临汾市区影院复工第一天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