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岁末年初,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手段层出不穷。虽然公安机关一直不遗余力地严厉打击、宣传告知,但仍有一些群众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记者采访了近期发生在我市的一些真实案例,以此提醒广大市民擦亮眼睛,捂紧“钱袋子”,谨防上当受骗。
“领导”加你微信——当心有诈
1月4日晚,翼城县南梁镇王先生微信收到一个好友验证申请,对方自称是“领导”高某,并向他询问社区工程的情况,还发来一张正在开会的照片,这让王先生放松了警惕。随后,“领导”称向王先生账户转一笔钱,让其转给一位老领导,并发来账户信息截图,显示是王先生账户信息。但是王先生并没有收到这钱,对方则称是系统故障、升级等原因, 要六个小时后才能到账。随后,“领导”称事情紧急,要王先生先行转账26.5万元到老领导账户。转账后,见王先生转款如此迅速,诈骗分子又说还需要继续转账,王先生这才感觉有点不对劲,向公安机关报警。案件发生后,翼城公安局立即抽调精兵强将迅速成立专案组,专班民警迅速止付冻结金额6.5万元,同时通过大数据对案件进行认真研判,赴浙江省东阳市开展侦查工作。1月16日,成功将犯罪嫌疑人马某抓获,并追缴涉案资金11万元。
“客服”来电——假理赔真骗钱
冒充客服类诈骗并不高明,但骗子却屡屡得手。1月17日,洪洞县大槐树镇李某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通话过程中对方说李某在网上购买的奶瓶存在质量问题,需要申请理赔,对方告诉李某一个QQ账号,添加好友成功后对方自称是理赔客服,发给李某一个二维码,李某通过扫码弹出一个申请理赔界面,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账号信息,认证成功后显示申请失败,便询问客服怎么回事?客服说由于操作有误导致资金冻结,需要刷流水激活,李某便通过手机银行分4次转账给客服指定的银行账号19.9万元,转账成功后客服又让李某换其他银行卡,由于没有绑定手机银行,客服又让李某点击借款软件借款,并转账到指定账号,李某当时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就打电话报警,总共被骗19.9万元。
“兼职刷单”——100%是诈骗
“足不出户”“月入过万”……如果你为这些“兼职刷单”广告心动,那么,心动的代价很可能是钱包空空。2020年12月2日,洪洞县曲亭镇某村的郑某在微信群中看到一条刷单信息的广告,通过广告郑某添加了一个微信名叫“三十而立”的好友,让其下载注册了一个米聊APP软件。随后,郑某的米聊就收到了一个网名叫陈琴的好友申请信息,通过好友后,陈琴让郑某在抖音上为其点十五个赞,郑某按照陈琴的提示在点赞后,陈琴给郑某发送了3元钱的佣金。郑某收到钱后,陈琴就给郑某推荐了一个“刷单客服”。按照提示添加后,这个“刷单客服”给郑某发送了一个商品链接和一个收款二维码,点开商品链接后显示商品价格是128元钱,郑某通过扫描发来的收款二维码支付了128元钱。支付后,“刷单客服”当时给郑某返还了134元钱。收到钱后,“刷单客服”再次给郑某发送了一个商品价值468元钱的链接,郑某按照“刷单客服”的提示再次扫描刷单并向其提供的银行卡号支付了钱。支付后,“刷单客服”说这个是三连单,其还需要支付两笔单子,随后郑某在“刷单客服”的诱导下又刷了两单,分别给其提供的银行卡支付了699元钱、2100元钱。转完钱后,“刷单客服”却说郑某的第三单商品是四件,还需要支付7500元钱,此时郑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如何防范——牢记“八个凡是”
“如今的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而且隐蔽性强,大部分有组织、职业性的电信网络诈骗分子都在境外,一旦诈骗成功,很难将被害人的欠款追回来。”市公安局直属分局电信诈骗专班负责人余成强告诉记者,目前,比较多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是虚假购物诈骗、网上办理贷款诈骗、网上兼职刷单诈骗以及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诈骗。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公众要牢记“八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