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微光汇聚 温暖平阳

2021-10-14 09:11: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近期,临汾汛情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各地热心人士第一时间赴“晋”救援,送物资、做志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临汾这座城市渡过难关。

  小人物,大光辉。微光汇聚,风雨同舟。灾情面前,没有地域之分,没有距离之隔,只有一颗颗“团结互助”的心。他们是平凡人,做着平凡事,却谱写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成都司机王时春、倪天军:

  第一次来临汾,没想到是送救援物资

  10月11日9时,王时春和倪天军驾驶一辆装满500件棉大衣的货车驶出临汾土门高速收费站,“临汾,我们来了!临汾,加油!”喊出这句话时,两人都红了眼眶。

  从成都到临汾,1100公里,17个小时,两个人换班开车,“安全第一,但还是想快点快点再快点。当导航语音提示‘您已进入山西省运城市,距离目的地临汾还有147公里’的时候,我们两人的心才松下来。”王时春说,“虽然没有来过临汾,但心里一直装着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没想到第一次回‘老家’是来送救援物资。”

  王时春、倪天军运送的物资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得知这批物资是要送往山西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决定——义不容辞!”倪天军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我们太能体会受灾群众的无助与迷茫了。这一次山西遭灾,我们必须挺身而出!”

  刚下高速,来不及品尝临汾地方特色美食,和志愿者快速对接好后,他们再一次上路出发了。“下一站去蒲县,得尽快把棉衣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今年临汾的秋天太短,连续降雨后几乎直接‘入冬’了,我们想早点儿把‘温暖’送过去。”

  王时春、倪天军和记者在高速路口沟通了十余分钟,再次启程,“山西加油,临汾加油,我们跟你们,在一起!”

  乌鲁木齐志愿者安斌:

  飞机+高铁 一心只为助力山西

  2700公里,飞机加高铁,跨越半个中国,从乌鲁木齐到临汾。31岁的乌鲁木齐志愿者安斌来了。

  10月12日,在尧都区兴荣物流救援物资中转站,安斌通过“志愿云”联系到临汾志愿服务联合会文明交通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葛海燕后,背着一个大旅行包,风尘仆仆地站在了葛海燕面前。

  “葛会长,我是志愿者安斌,来自乌鲁木齐,现在向您报到。”

  “欢迎你的加入,感谢你为山西助力、为临汾加油!”葛海燕张开双臂,紧紧抱住了这个“暖心”的大男孩。

  从网上看到山西遭遇灾情的消息后,安斌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布了“参与过救援的志愿者朋友请联系我传授经验,我要去山西”的信息,很多朋友私信回复他,“新疆距离山西那么远,你咋过去?”“去了联系谁、和谁对接?”……

  在得到他的明确回复后,大家被他的坚定决心所感动,纷纷留言鼓励:“加油,注意安全!”

  安斌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的爷爷、爸爸都是退伍军人,他们一直教育我:遇到危险不要怕,大家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困难!”

  就这样,安斌出发了,从乌鲁木齐坐飞机到运城,再转乘高铁到临汾。“当出租车师傅知道我是来当志愿者时,热心载了我一程,又帮我联系当地的救援队伍,下车时还嘱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安斌在志愿者队伍里,干得十分起劲,搬运救援物资、整理统计明细……“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多抬一箱水、多送一趟货、多跑一次腿。”安斌说,“灾情面前,我们是一家人!”

  临汾志愿者时利军:

  今年老爸的生日,我还在救援路上

  “今儿是我们家老爷子生日,从2016年起,已经好几年没有在一起过生日了……”

  10月11日晚,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十余年的临汾志愿者时利军在朋友圈发布了这段话,几十条评论纷至沓来,“等灾情过去,咱们一起去家里给老爷子补过生日。”回复他的是许多像他一样正奔波在救援一线的志愿者。

  时利军是临汾志愿者圈内的“名人”,认真、仔细、负责、敢拼……是众多志愿者对他的评价,而他多年的志愿者足迹也遍布临汾多地,参与救助贫困学生、关心救助大病新生幼儿、运送救援物资、对接天使妈妈基金会等,他说:“做公益,做志愿服务,上瘾!”

  这份“瘾”让他在公益路上“马不停蹄”。此次家乡遭遇灾情,身为蒲县人的他自10月初开始,已经多次往返蒲县与市区,高速口接车、引路、对接、沟通、分发,他一刻也歇不下来,“家乡父老乡亲受灾,我们的动作快一点,受灾乡亲就能早一点得到救助。”时利军表示,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竭尽全力抢险救灾,身为临汾的一分子,他有责任更有义务参与其中,“我爱我的家乡,我想让她快点好起来!”

  临汾90后江哲:

  感谢你为临汾出力,我要为你提供一张舒服的床

  “我看到《临汾日报》刊发的一条新闻,得知一名外地志愿者来到临汾参与救援,就联系了临汾日报社,询问这名志愿者是否有住的地方。”临汾籍90后教育工作者江哲表示,“关山万里阻隔不断同胞浓浓的情谊,乌鲁木齐小伙子辗转2700公里来临汾帮助我们,我一定要为他做些什么!”

  江哲为乌鲁木齐志愿者安斌免费提供了住宿,还为他购置了新被褥。

  “我想为他提供一张舒服的床,让忙碌了一天的他睡个好觉,让他在临汾也有家的感觉!”江哲说。

  记者 赵俊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