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家庭”吕新娥家庭:小家谱写大爱

2022-02-17 09:48: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古县三合镇双泉村,有这样一个“高光”家庭:结婚二十多年来,妻子吕新娥和丈夫何荣军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敬老教子,热心助人,用看似简单而平凡的点滴生活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的动人乐章。这个小家也相继蝉联临汾市文明家庭、三晋“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多项殊荣。

  坐在吕新娥家的庭院中,听着她悉数家中的苦乐酸甜,真正体会到了“情真百年好”的内涵,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含义,深深地被这个普通家庭所绽放出的魅力而折服。

用孝传承家风家教

  在双泉村,一提到孝顺这个话题,村民们都会提到吕新娥对公婆的种种好。自从嫁进门后,她二十年如一日,将对公婆的孝心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今年43岁的吕新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23年前嫁给了同村的何荣军。与公婆同住一个屋檐下,她从未与老人拌过嘴、红过脸,和婆婆处成了母女。因丈夫忙于工作,她独挑家庭重担,尽心照顾公婆,全力支持丈夫,将一个原本清贫的家经营得和和美美。

  “赡养老人是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百善孝为先,公婆养儿不容易,老了就应该顺着他们,让他们舒心。”在吕新娥看来,孝老爱亲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为了让老人开心,她总能把两位老人的生日放在心上,为他们烧一顿可口的饭菜;逢年过节,她从不忘给老人买衣服、送礼物;看到老人因琐事不高兴,她就及时开导。

  婆婆患有高血压,生活中,吕新娥处处小心翼翼,看到地板上有水,立即擦拭干净,以防婆婆滑倒;做饭时,她先征求老人喜好;看到老人换下脏衣服,二话不说拿去清洗……从生活起居到饮食,她都尽心尽力,给老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2015年,婆婆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为了照顾公公的心情,吕新娥更加上心。公公前后三次住院,吕新娥便当起了贴身“护工”,跑前跑后,尽心伺候。手术后,公公的一日三餐她从不马虎,每天往返医院和家数趟,变着法为公公做各种饭菜,还定时辅助公公进行运动。说起这个儿媳妇,公公满脸的自豪:“有这么好的儿媳妇,是我们何家的福气呀。”

  在村里,吕新娥的孝顺不仅传为美谈,她还是人们口中的“热心肠”。但凡谁家有难处,她都会及时施以援手;哪家闹矛盾,她便当起和事佬,帮忙调解……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做人要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真谛,用平凡的事、点滴的情呵护着一家老老少少,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用爱滋养孩子成长

  古县是赵国名相蔺相如的故乡,为了将历史名人的精神接续下去,吕新娥夫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德育人,以史鞭策。

  一次,大儿子和二儿子因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吕新娥见状,把俩人带到蔺相如墓碑前,让大儿子给小儿子和自己讲蔺相如的故事。之后,吕新娥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兄弟俩就好比是咱家的蔺相如和廉颇。”自那以后,两个儿子再也没有闹过矛盾。

  在吕新娥看来,孩子的行为习惯就是父母的影子。她和丈夫从来都是“言必信,行必果”,处理家庭问题时相互体谅、和睦相处,对待孩子不搞特殊化、不耍家长威风、不“一言堂”,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夫妇俩经常带领着孩子做好事,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在无意间给孩子的心田灌注了爱的源泉。当大儿子长大成人,就职于临汾市强制戒毒所后,他把这份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误入歧途的人。他每天想方设法激励他们,与他们谈心,倾尽全力帮助他们走上正轨。

  正读初中的小儿子也是如此。有一次学校放假,他看到一名同学在公交站牌前急得直跳脚,上前一问得知同学钱丢了没法坐车,且家离得很远。他毫不犹豫掏出口袋里的钱拿给同学,解了同学的燃眉之急,自己却硬着头皮走了很远的山路才回到家。

  正因为父母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两个儿子也一直自觉遵循做人的操守,恪守道德规范,用爱和真情温暖着他人。

用情撑起致富新路

  小家好不是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年,为了广大村民的幸福,丈夫何荣军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践行着一名农村干部的使命担当。

  “老赵,今年的中药材都卖完了吗?收入还可以吧?明年想不想增加种植面积?”“小许,明年有没有想法跟着大家一起种药材?有啥困难给我说。”……眼看着到了年底,何荣军不在家里忙活,却还在操心村民次年的打算。对他来说,“村民的收入比啥都重要”。

  1999年退役后,何荣军先后当选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这期间,为了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他常常自掏腰包外出考察,带领村民抢抓机遇、发展经济。

  那些日子里,何荣军经常忙里忙外,操心费力。夏日炎炎、暑气逼人,他头戴草帽、挽起裤腿,跑乡野、查收成;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跑市场、观行情。整天奔波在外,很少顾家。妻子吕新娥看在眼里,体谅在心,从来不为何荣军增加生活负担。

  一次半夜,孩子发烧了,吕新娥在带孩子就医的过程中摔了一跤。当回到家的何荣军看到妻子擦破皮的手臂时倍感自责。妻子却轻轻地说了句:“没事,咱村里人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全指望你呢,家里你不用担心,有我呢。”

  在开展移民搬迁工作的那些日子,有一次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村民唐元新的家因漏雨无法住人,家中还有未满月的孩子,情急之下,他打电话询问何荣军能否去村党支部活动室借住几天。放下电话后,何荣军第一时间赶过去,把他们一家老少接到了自己家,叮嘱妻子好好照顾。

  苦心人天不负。有了妻子做后盾,何荣军一心扎在村里,修路、通水、建广场、安互联网、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努力,该村不仅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典范,还探索出“党建引领+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6+”发展模式。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为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因工作业绩突出,何荣军多次被古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干部标兵”“红旗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等殊荣,被授予“全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以退役军人的忠诚、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者 闫 璟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