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文明广角

2022-02-17 10:13: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风筝危害应知晓

  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期间,尧庙广场热闹非凡,不少市民带着家人前去游玩。可记者发现,有个别家长却带着孩子在人群中放起了风筝,空中肆意飞舞的风筝线不禁让人捏把冷汗。

  众所周知,风筝线就像空中的“隐形利刃”,看起来柔软,一旦绷紧,锋利程度不亚于刀片,轻则破皮,重则缝针,甚至带来生命危险。而且人在离风筝线两米远时,是看不清风筝线的,这样毫不避讳地在人群中放风筝隐患之大可想而知。

  放风筝虽然是一种休闲运动,但因为放风筝引起的人身伤害、财物损失也屡见不鲜,如果因放风筝导致他人受伤,除了进行民事赔偿外,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在此提醒大家,放风筝时尽量选择空旷平坦、无障碍物、人流量小的场地。尤其要远离变压器等高压电力设备。家长要以身作则,切勿放任孩子在人群密集场所放风筝。(本报记者

暴力分拣该杜绝

  临汾新闻网讯 前不久,记者在市区某快递站点看到,几名快递员在分拣包裹时,毫不在意里面是否装有易碎品,不是抛向远处就是随意扔在地上。

  “这里面要装的是化妆品或瓷器,这么扔不就碎了吗?”记者疑惑地问,快递员却不以为然:“这是你看见了,没看见时你知道人家不扔啊。”一句直白的申辩,道出了一个令人万般无奈的事实,暴力分拣现象在行业中存在久矣。

  暴力分拣看似小事,实则是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缺失的体现,其本质还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出现了偏差。希望快递企业能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相关监管部门可开展随机抽查核查,督促企业规范操作行为;市民如果遇到寄递服务质量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通过商家、消费者、快递企业、监管部门的齐心合力,共同向暴力分拣说“不”。(本报记者)    

家庭聚会莫扰人

  临汾新闻网讯 过年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家住贡院东街碧云轩小区的许阿姨却没那么开心。春节一连几天,楼上的邻居家总是聚会到凌晨,不时传来小孩跑跳的声音、大人把酒言欢的笑声,导致她和家人天天“失眠”。

  “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让人难以忍受。”许阿姨和老伴今年都已年过花甲,本来睡眠就不好,半夜被吵醒就很难再次入睡,而且家里的小孙子也被杂乱的声音吓醒过几次。无奈的许阿姨上门沟通后,当晚确实安静了,可次日依旧如此。采访中,许多市民都有同样的遭遇,不是打闹声,就是麻将声,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

  过节聚在一起热闹本无可厚非,但影响到别人就有失文明。对此,我市从事法律工作的郝慧丽表示,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行为予以制止。如果居民在小区内受到了噪音干扰,首先可以向物业公司反映,让其出面协调解决。如果物业公司沟通协调无果,业主也可以报警处理。(本报记者

“方便”之事勿随意  

  临汾新闻网讯 店门口总能闻到一股尿骚味儿,这令在华州路开店的乔女士烦恼不已,“店旁边是一片空地,总有人在这里‘方便’,时间久了就有难闻的味儿,不仅影响卫生,还容易滋生细菌。”

  记者看到,店铺一旁的墙壁上,虽然张贴着提示,但地面上依旧有清晰可见的尿渍。乔女士气愤地说:“有些人为了省事,随意‘方便’,破坏环境,连最基本的道德修养都没有。”无独有偶,在该路段某幼儿园门口,记者曾多次见到有成年人在一旁的绿化带内“方便”,全然不顾经过的家长和孩子们。

  如今,临汾公厕几乎遍及每条街道,也已经形成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作为城市的主人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维护来之不易的城市形象,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从自身做起的同时,也要教育好孩子,把城市这个“大家”当作自己的“小家”,一起将文明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