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借助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盯”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当前正值暑期,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的机会大大增加,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可能性也大幅提升。青少年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三级警长王彬谦长期从事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具有丰富的反诈经验。他告诉记者,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联系受害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钱财的行为。他提醒广大青少年:认清三个特点就可以识别此类诈骗,一是联系你的人不能准确确认其身份,二是沟通方式为电话、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等但是都无法和其见面,三是最后对你提出的要求都是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点击链接等和自身财物信息关联。青少年遇到符合这些特点的情况,就可以基本判断为电信网络诈骗。
王彬谦详细介绍了几类常见电信网络诈骗形式。第一类是刷单返利类诈骗。“刷单”原是指电商平台上的一些商家通过找“刷手”,采取虚假购物等方式来提高信誉度和好评率的做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刷单”做诱饵吸引兼职,通过骗取垫付金实施诈骗。骗子在各类社交网站、QQ群、微信群内发布各种高佣金的兼职招聘信息,吸引学生应聘。一旦有人上钩,骗子就告知兼职内容是协助商家进行网上购物刷单,承诺任务完成后全额返还本金,每单还可抽取一定佣金。其实,等受害人连续为其支付大额“订单”之后,骗子就会卷款而逃。王彬谦提醒大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勿相信任何形式刷单返利的广告,不要有“贪图小便宜”和“轻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
第二类是购物退款类诈骗。如今,网购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喜欢网上购物,经常网购的朋友都经历过退货、换货,且一般都是由买家向商家发起。反之,商家以商品质量问题等原因,主动向买家提出退货或退款时就要当心了,这可能是网购“退款”诈骗。这类诈骗通常是三个步骤,首先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的电话和购物信息,随后致电或短信给受害人,详细说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受害人信以为真。然后谎称受害人购买的货物有问题需要申请退款,并让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微信、QQ等。最后用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无法到账等借口,一步步诱使受害人转账或者从互联网借贷产品中贷款给对方。因此,需要购物退款时,请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只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沟通不使用其他软件,这样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方一旦要求操作转账或者使用借贷产品,统统不要理会;同时要保管好手机短信的验证码和各类密码,不能告知对方,也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
第三类是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据统计,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警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使用家长的手机上网学习和玩游戏,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装备,是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的诈骗常见手法。中小学生辨别骗局的能力较弱,家长们要正确引导孩子的生活、学习,多科普网络防诈骗知识。同时要妥善保管支付密码,不要让未成年人随意使用自己的支付账户,发现账户异常要立即制止,给孩子使用的手机里不要存放过多资金,不要绑定银行卡。
第四类是冒充熟人诈骗。这里的熟人既可以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也可以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犯罪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微信号、QQ号,并冒充他人实施诈骗或者冒充他人以各种理由向微信、QQ熟人借钱。这类犯罪主要以学生群体为诈骗对象,请广大学生及家长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因此,对自己的微信号、QQ号账户一定要设置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密码。假如发现自己微信号、QQ号被盗号后,要及时向通讯录亲友告知,提醒他们小心被骗。如果有人发来链接,要你填写手机号码、微信号、登录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需要警惕,这是诈骗!记住,陌生链接,不要点!骗子在拿到这些信息后,会冒充本人向亲朋好友借钱。如果在网上接到好友要求转账的信息,一定要先核实。怎么核实?打电话、视频最便捷最迅速!
王彬谦特别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切勿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一些在校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被不法人员拉拢利诱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简称“两卡”),从办卡、卖卡发展到组织收卡、贩卡,成为潜伏在校园中的“卡商”。殊不知,大量收购手机卡、银行卡是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在校学生以为是在赚钱做生意,其实已经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工具人”。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发现已经有多名在校学生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出租或者售卖,轻则泄露个人信息,受到限制办卡等信用惩戒或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已经涉嫌犯罪被依法处理。
王彬谦表示,只要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提高防骗意识,就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守住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