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侧记

2022-12-22 09:54: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抢修一线,他们加紧施工,确保正常供水;换热站点,他们巡查不停,保障供热安全;大街小巷,他们脚步不停,维护城市环境……我市城市管理战线上那一抹抹坚守的身影、忙碌的脚步,在静态管理期间留下了许多暖心故事。

  水暖气、城市垃圾清理等关系千家万户,更关乎民生福祉。在尧都区(含临汾经济开发区)全域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期间,作为承担重要民生保障的市城市管理局下属各相关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保障措施,24小时不停歇,奋战在一线,保障了群众住上“暖屋子”、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心气”。

  保障群众居家无忧

  “鼓楼南大街阳光学校对面人行道有漏水现象,近300户居民家中没水。”11月25日,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接到用户反映后,立即组织抢修人员驾驶工具车向漏水地点飞驰而去。

  现场路面上已经有了漏水痕迹,抢修人员通过测漏仪准确定位。随即,6名检修人员手握电镐开挖路面。一点点、一块块,你累了他来上,不断交替,与时间赛跑。此时,他们更像是一群“管道医生”,用手中的工具为供水管道“把脉问诊”。数小时后,维修完毕,300户居民家中恢复正常供水。这样的场景只是静态管理期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缩影。

  自来水、天然气、暖气供应是保障居家群众生活无忧的重中之重。为此,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在市城市管理局的安排部署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人员连夜紧急到岗,落实各项保供措施,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线”不紧张。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健康之本。市自来水有限公司落实闭环管理措施,组织了设施抢修、水质检测、应急备勤等86人的保障队伍,24小时在岗值守,时刻监测运行数据。加强水质监测,对龙祠、土门两个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氨氮、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9项日常检测,总采集水样120份,检测1080项次,出厂水水质合格率100%。供水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待命,供水热线接听电话651个,针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解决用水问题。

  如何保障居民家中的暖气一天24小时达标?市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加强实时监测,对热源、热网关键节点、热力站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分析,调配人员,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密切关注天气,针对大风降温寒潮天气,及时与电厂对接,调整供热负荷参数,适时逐步升温运行,确保“气温下降,室温不降”。24小时服务热线共计接听来电1873个,逐一详细解答,电话指导用户排气,及时派发报修工单,确保室内暖气循环畅通,室温达标。

  静态管理期间,天然气用气量明显增多,保障居家群众安全顺利用气是市天然气有限公司的重要工作。为此,该公司启动保供预案,从气源协调、管网运行、应急抢险、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积极与上游单位沟通,保证天然气足量供应。实行多方缴费,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微信生活服务等平台进行网上缴费。针对少数不能网上进行缴费的学校、福利类用户,安排专人现场处理缴费充值71户,确保用户用气无忧。加强值班值守,严格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用户维修64户,全天候做好管道巡检及用户燃气报警、维修工作。

  面对居民群众的各种“特殊”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逆行而上”,及时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只愿家园更加洁净

  “我们是城市清洁工,热爱城市爱卫生,不怕脏来不怕累”……静态管理期间,《我们是城市清洁工》的激昂旋律每天都会响彻在市区大街小巷。53岁的付强是市环卫中心清运队的一名司机,接到静态管理的紧急通知后,他立即赶往单位宿舍待命,此后的十余天,他一直坚守在垃圾清运一线。

  每天下午5时许,付强和清运队的两名队员便“全副武装”开始出车。“和以往相比,这些天市区的生活垃圾明显增多,收集的桶数要比平时多一半,但我们不会退缩,会加班加点完成收集任务。”付强说,关键时期,他们不敢有丝毫马虎,将每一桶垃圾倾倒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纸一屑。

  由于在岗人员减少,付强和其他队员们还担负起了清扫落叶的工作。每天凌晨下班后,与家人视频通话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市环卫中心按照保供要求和疫情防控要求,每天出动作业人员200人、大型垃圾收运车37辆、小型垃圾收运车26辆、三轮收集车45辆、垃圾转运车11辆,对生活垃圾实行上门收集,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医疗垃圾处置企业紧急租用一台日处理10吨的医疗废物微波消毒处置设施,出动转运车14辆,每天收集转运频次多达40余次,每天收集转运处置约18吨。

  无畏逆行,坚守岗位。在这特殊时期,每天奋战在大街小巷的“环卫人”有200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将全域内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清理到位,只为保障城市的干净整洁,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让城市正常运转,用实际行动筑牢环卫防线。

  守护寒夜一抹光亮

  夜幕降临,城市街道的路灯闪烁。空荡荡的街巷上,公安交警、志愿者、超市保供人员等一线人员依旧忙碌着,此时,他们唯有街道两边的路灯陪伴。而璀璨的灯光背后,离不开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城市照明的维修人员,他们不分昼夜,以“白加黑”“5+2”的模式,用心呵护着每一盏路灯,用坚守点亮城市的夜空。

  每天一大早,坚守在单位的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城市照明科维护三组组长王旭生便带领4名队员,驾驶着高空作业车,备齐家伙什儿,沿街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夜幕降临,路灯刚刚亮起,他们再次出发,检查路灯是否正常,碰上故障维修,晚上10点多才能回到单位。

  “10余天里,我们一个班4个人干4个班的活儿,大家没有一个人喊累,遇到紧急维修任务,迅速集结。即便晚上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但一想到还坚守在大街上的公安交警、志愿者们,我们浑身就会充满力量。”奋战在这支队伍的燕春雷感慨道。由于许多天见不到爸爸,懂事的孩子每天都会通过微信视频为燕春雷加油打气。

  “迎春中街停电,接触器夜晚灭灯。”“东关立交桥开关箱门打开了。”“古城公园亮化支路断路。”……巡查过程中,检修群里,监控室发来的报修信息接连不断,维修人员都会第一时间逐一排查、维修。

  12月初,寒风突袭,气温骤降。一天晚上,还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的志愿者向巡查人员反映鼓楼东大街有路灯灯罩歪斜,存在安全隐患。维修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维修固定,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

  为确保城市照明和亮化灯光应亮尽亮,市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城市照明科抽调两个维修小组驻扎在单位,对市区主次干道有无灯杆倾斜、路灯灯罩脱落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隐患问题。加班加点对损坏的路灯进行抢修作业,做好疫情叠加大风寒潮天气的应对工作,全力以赴守好黑夜里的这抹光亮。

  记者 闫 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