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高水平治理
——我市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临汾市党群服务中心
机关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
小区群众说事议事
社区居民参加文艺表演
府底小区党群服务站
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居民在街心公园休闲娱乐
临汾新闻网讯 聚焦高品质城市建设,把党建作为连接不同主体的桥梁和纽带,组建由项目参建单位、所在辖区、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临时党组织,把“你的事、我的事”变成“我们的事”,形成有效衔接、高效协同的“党建+项目”攻坚模式,推动“快速中环”、文化主轴主脉等工程快速实施;聚焦高品质城市生活,以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为载体,上下联动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1100余件,让有温度的党建带给群众有质感的幸福……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部门牢牢把握城市“双品质”建设最大逻辑,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实施联动体系、组织体系、力量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五大体系”优化提升工程,有效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合力打造“爱临汾·赢未来·幸福家”市域城市党建品牌。
突出整体效应
构筑“穿透式”基层组织体系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跨越层级多、主体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的实际情况,坚持整体布局、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推动基层党组织“铺天盖地”建起来、“顶天立地”强起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做强“动力主轴”。健全完善市、县、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自上而下定思路、作决策、抓推进,自下而上报情况、讲问题、提建议,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工作闭环,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纵向“动力主轴”。重点对四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出整体安排,层层建立召集人制度,市、县两级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兼任总召集人,分管组织、政法、住建、民政的领导兼任召集人,街道、社区参照执行召集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备忘提醒、跟踪问效等5项制度,把统筹协调作用自上而下贯通到城市基层,让难点堵点问题自下而上逐级领办督办,形成“一盘棋”推动工作的生动局面。
延伸“组织链条”。紧盯社区这个城市运行的“底盘”,设置“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把党建、综治、民政、城市管理等工作纳入“一张网”,让党的组织嵌入到城市最基层、延伸到治理最前沿。全市共组建2325个小区党支部、13200个楼栋党小组、3万余个党员中心户,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主心骨”。
强化“横向联动”。深入推进共驻共建工作,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有机联结,达到治理工作“局部相加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坚持“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工作常态化开展、机制化运行,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报到,开展共建服务,包联居民小区;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包联居民户,同步建立党建指导、困难帮扶、文明创建、应急处突等8类40余项服务岗位指导目录,通过认领岗位、服务纪实、评价反馈、双向考核等措施,让党员就地联户开展服务、按需投入应急一线。截至目前,全市111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4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包联小区1880个、居民13.4万余户,各单位党组织立足自身资源力量办理民生项目,广大党员积极主动认领“微心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坚持广泛参与
汇聚“多元化”基层治理力量
加强基层建设,让基层有资源、有人员、有精力抓治理优服务。市县组织部门既向基层党组织部署引领治理这一“过河”任务,又着力协调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推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在一线集结,切实让基层党组织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手段、干事有激情。
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置标准和要求,全市累计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2649名,实现社区干部队伍年龄、学历同步提升。全面推行“三岗十八级”等级序列和岗位薪酬,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有劲头、晋升有盼头。深入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举办市县示范培训、全员轮训、入职培训,注重“帮带式”培养,开展社区“两委”干部、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四进”基地实训活动,推动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广纳基层治理“新力量”。新就业群体和新社会组织活跃在城市、落脚在社区,是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积极引导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贡献力量,实现服务方式更高效、服务力量更充足、服务资源更多元。新建161个“暖新驿站”,提供“有温度”的便利服务等措施,加强同城市新就业群体的日常联系,引导他们发挥“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独特优势,及时发现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小问题”“小情况”,从基层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坚持市场化选聘、邻近物业接管、业委会(物管会)自管、社区兜底托管、单位行业管理“五个一批”措施,组建业委会512个、物管会1634个。着眼激活城市居民小区自治活力,广泛推行小区党支部主导,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企业“三方”参与的“听居民说事、让居民议事、向居民亮事”自治模式,领办民生实事、协调解决问题2.8万余件,培育了尧都区艺馨华园小区“馨邻说事”、侯马市铁一处小区“红色兵站”、蒲县盛世锦绣小区“六色工作法”等一批党建工作品牌。
着眼质效双升
增强“高效能”服务治理水平
城市治理越精细,服务越优质,群众越满意。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既服务保障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又推动资源整合与群众所需精准对接,让广大居民享受到高品质城市生活。
聚力“城市建设”。聚焦靓城提质,新打造贡院街等一批示范街,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7.9万平方米;聚焦拓展城市空间,推动河汾一路跨铁路桥等控制性节点工程基本完工,“快速中环”基本成型;聚焦丰富城市内涵,全力打造文化主轴主脉工程,财神楼片区完成改造,古城公园三期阶段性完工并对外开放……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实行“建立临时党组织与成立项目部同步,选配项目负责人与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同步,加强组织建设与推进项目实施同步”三同步,围绕资金筹措、审批手续、征地拆迁、安置办理、工程建设等关键节点和急难险重任务,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承诺、践诺、评诺等多种形式的立功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项目建设一线。
坚持“扩面提质”。着眼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按照“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多方参与、共驻共建”办法和“1+17+N”整体规划,全力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根据不同层次,规范确定阵地功能,市县注重牵头统筹,街道注重业务承接,社区注重品牌创建,小区注重特色服务,切实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政治地标、服务平台和调度枢纽。累计投入1.6亿元,建成1个市级、15个县级、20个街道、25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取社区摸排提议、街道研究审议、县级规划验收、市级备案奖补的办法,综合考量小区类型、居民需求、党员数量和场地条件,“一小区一策”项目化推进,投入3000余万元给予奖补支持,建成投用823个、规划在建574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小区党群服务全覆盖。
做优“服务品牌”。把党建、治理、服务等功能融合进党群服务中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下沉公共服务资源,引入第三方机构社会资源提供养老托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特色志愿服务,推动构建基本功能统一规范、特色功能按需设置的精准化精细化党群服务场景,不断优化基层阵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验。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亲子娱乐、健康义诊、知识讲座等服务活动6.6万余次,服务党员群众710万余人次,让群众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幸福红利”。
强化“数字赋能”。坚持试点先行,高标准打造25个智慧社区(小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打破各层级间的“信息孤岛”、打通各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集成智慧医疗、水电燃气自助缴费等便民服务模块,把科技“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基层治理更高效。(王瑞琪 李 辉 张钰华)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