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场千里之外的桑梓同聚,一次温暖备至的交心畅谈,一个共话未来的美好约定。西子湖畔的这场座谈会暖意浓浓、诚意满满。
11月29日上午,带着对人才的渴求之心,带着干货满满的人才政策,市委组织部在浙江杭州举办了临汾籍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在浙临汾籍企业家和浙江大学等在杭高校大学生代表应邀参加。
座谈会在美轮美奂的临汾宣传片中开启序幕。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玉民详细介绍了临汾当前强劲发展态势和“四补四优先”人才政策,并诚邀大家回乡创业、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共同探索全方位转型的新路径,共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临汾贡献智慧和力量,一起“爱临汾·赢未来”。
乡音未改情更暖
乡宁人肖明已在杭州从事服装生意多年,现为杭州旻悦槿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天听到全场都是咱家乡话,太亲切了,特别想立刻启程回家去看看。”
肖明表示,“我虽身在外乡,但时刻关注家乡发展变化,之前已经回到临汾考察过市场,也听很多在老家发展的朋友称赞临汾营商环境,所以我有了一个在家乡建设千人服装厂的计划,目前已经在逐步推进。期待未来有一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穿上咱临汾加工生产出来的衣服。”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把最好的环境留给最强的大脑,是一座城市招才引智集中展现的诚意。
为给企业家提供优渥的发展和成长空间,临汾坚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要素跟着项目走”“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确保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开工。坚持所有审批事项办理都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临汾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专线,直面企业诉求、确保解决到位。
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和看得见的举措,让贾永强十分心动。尧都人贾永强2014年到杭州创业,深耕于电商领域,现为杭州捕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公司从最初每年不到100万元的营业额,发展到如今的年营业额保持在1500万元以上,这也得益于在电商行业多年的探索。”贾永强表示,如今临汾营商环境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还有字节跳动、百度、阿里、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落地,这些都为下一步回乡发展、扩大公司版图提供了有力支撑。
桑梓同聚话发展
在杭州从事民宿酒店、房产生意的汾西人武苏珍,是浙江晋英杭萃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浙江商会中的一员。“我所有的酒店大厅、酒店房间都设置了家乡特产展区,而且每年在江浙一带推销玉露香梨,虽然身在外乡,但心系家乡,希望能为家乡出一份力。”
武苏珍在西湖岸畔有多间民宿,在文旅方面颇有心得。“这几年,临汾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我也特别期待能将自己的经验复刻到家乡的土地上,赋能家乡文旅事业阔步前行。”
“在外努力奋斗,闯出一方天地,为家乡文化和农产品形象展示与输出搭建平台,这也是我不停前行的动力。”武苏珍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上海翔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泽2009年从家乡乡宁开拔,创业脚步遍布江浙沪等地。如今,他计划将部分产业和先进技术引进家乡的工业园区。正当他将下一步发展计划娓娓道来时,乡宁县主要负责领导当即在座谈会现场表态,安排县促投局相关负责人及时跟进对接,为企业家回乡发展创造更多优渥条件。
如今,临汾9个工业类开发区、3个农业文旅类示范区、6个产业集聚区,都可实现各类企业“拎包入住”“即住即投即产”,这也为更多回乡发展、来临发展的企业夯实了底气。
情真意切迎才归
座谈会上,多名在浙求学的临汾籍学子也纷纷表态发言,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就读于浙江大学的段俞威,在2023年暑假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联合开展的“实习山西”社会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尧都云商产业园、企业等探访学习。“没想到临汾已经吸引了这么多头部企业落地,这充分说明了家乡的吸引力,也促使我必须好好学习,跟得上家乡的发展步伐,未来更好地和家乡同频共振。”
赵文齐也是一名浙江大学的学生。“我接到市委人才办的电话受宠若惊,身在外乡还被关心,这种幸福感无以言表。”赵文齐直言,自己一直向同学推荐临汾,不论是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是新潮活力的城市建设,亦或是临汾公交车等,都是她向同学推介家乡的底气。
“今天还了解到临汾优厚的人才政策,这也是我再次向同学推荐临汾的上分项。”赵文齐坚定地说,“临汾,等着我,学成后必定归来。”
学子赵梓杉也为家乡打call:“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这让我由衷地自豪。我坚信,有了优质人才的助力,家乡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此外,还有多名大学生从家乡文旅宣传、青年赋能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畅所欲言。
人与人之间讲“双向奔赴”,人与城市之间也会有“双向奔赴”。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临汾对浙江青年英才、企业家和在浙高校学子的一次深情邀约,更是临汾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正如座谈会上大家所言,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厚待人才,就是厚待城市的未来。而一座拥有如此“才商”的城市,必将有无数“后浪”竞相涌立潮头。
记者 赵 俊 王 凯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