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3月23日19时许,记者走进市区平水街便民市场,只见四条长龙式展开的美食摊位餐车旁,不断涌动着前来品尝美食的市民。热情揽客的吆喝声、叮当作响的锅铲声、品尝美食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一幅浓浓的人间烟火图。
位于平水街两侧的涧头嘉苑、功臣御苑等小区住着数千户居民,紧邻的市人民医院患者家属也有餐饮、日用品购买等需求,市场消费潜力较大,渐渐汇聚了不少流动商贩在此经营,在为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流动商贩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一些流动的小吃、餐饮商户在道路两侧经营,卫生差、秩序乱,城管人员与摊贩之间的“拉锯”“游击”“躲猫猫”等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一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如何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风”同向而行?在市区河西片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中,市城市管理局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将群众诉求、商贩生计和城市管理融为一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便民利民、合理布局、疏堵结合”的原则,挖掘有效资源,在市人民医院西北角,规划设置了可容纳100余个摊位的便民市场,在方便周边居民就近消费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流动商户的管理问题,在城市烟火气与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中探索出了新的平衡点。
“以前摆摊提心吊胆,总怕被赶。”便民市场糖水铺老板贾秀玲摆摊多年,过去因没有固定摊位,经常“到处跑”。便民市场设置后,通过抽签排号,她的摊位顺利进驻。“市场内经营区域划分明确,环境干净整洁,咱们的城管工作人员也很热心,帮了不少忙!”贾秀玲开心地说,流动摊安了“家”后,她可以安心做生意,客人吃得也舒心,“现在市场人气越来越旺,每天的收入肉眼可见地增长。”
常来夜市的市民韦先生表示:“我家就在附近,走过来只需要5分钟。我经常买这里的炒面和鲜肉饼,味道很好,吃完还能顺便在市场里买点水果带回家。”
便民市场的设置,在解决流动商贩管理问题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平水街便民市场占地2000余平方米,从摊位布局到经营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标准和监督机制。”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营,入驻的商户须签订《便民市场经营承诺书》,明确垃圾自清、噪声管控等责任。同时,还完善了场内照明、监控、电动车停放区和公共卫生间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后续将持续优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努力营造更加整洁舒适、文明有序的消费环境。
“家门口”的小市场,不仅是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更可演变为群众休闲的新热点。随着夜幕降临,原本的闲置土地摇身一变,成为推动“夜经济”的新动力,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温馨与活力。
记者 任超杰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