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根脉之城的共富密码

2025-04-25 09:48: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嘉善祥符荡景区

荣星村足球公园

濮院时尚古镇 记者姜秀丽 摄

现包枕头粽 记者姜秀丽

嘉兴南湖美景

  临汾新闻网讯 春日嘉禾百花香,蜂飞蝶舞迎客忙。4月17日至19日,来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近200名代表齐聚江南水乡、根脉之城嘉兴,共话媒体融合的未来与城乡融合的蝶变。在“AI赋能 智媒变革”地市媒体交流暨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17日下午,采访团便兵分多路走进乡村田野、巷陌深处、工厂社区,开启了一场探索之旅,探寻这里如何将城乡边界化为共富纽带,从阡陌农田到智慧新城,从江南水乡到产业高地的成功密码,感受这里城乡融合创新实践的多维交响。

  田畴织锦——农业联创的共富密码

  四月的嘉善县范东村,白墙黛瓦的农舍点缀在一片片稻田间,新秧苗沐着春风拔节生长。作为嘉兴“城乡融合看嘉兴”百家党媒采访行首站,这个传统农业村正以“抱团共富”实践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

  干窑镇曾是典型“鱼米之乡”,分散经营制约规模化发展。近年来,干窑镇秉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窑望丰赢农事服务模式,由范东村牵头成立“窑望丰赢”农事服务中心,联合8个村统筹30.5平方公里区域内2.7万亩耕地,整合47个种粮主体、28个农机组织,构建从农资配送至粮食加工的全程化服务链。

  共富工坊推行统一标准化作业,整合农机资源跨村域调配,通过联合作业管理,既优化了全链条农事服务,也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以农机服务为例,农机服务资源经过整合调配,农机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可在闲置作业季节跨区域作业,实现精准调配。据核算,通过农机作业每亩可减少20%的农药化肥使用量,亩产平均增产30公斤,每亩减少劳务支出100元。

  范东村还延伸开发米酒、菜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范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49万元,构建“产业+农户”就业圈,实现种粮大户增效、小农户产值提升。其“联合化粮食生产”机制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当单村独户的“田埂守望”化作多村联耕的“链式共富”,稻浪翻涌间,农业现代化的种子已在沃野扎根,成为嘉兴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城乡融创——水乡SOHO的破界实验

  在结束范东村的采访后,采访团走进嘉善县姚庄镇沉香共同富裕聚落——丁栅水乡SOHO。这座由昔日粮仓修缮而成的创业社区,外墙保留着传统的江南民居肌理,内部却以现代化空间重构产业生态,传统水乡文脉与创新气息在此交织出独特的发展韵律。

  丁栅水乡SOHO凭借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与差异化创新生态,已吸引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势通机器人等1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形成集科创、文创、青创于一体的产研融合平台。其中,800平方米的华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尤为亮眼——其距华为上海练秋湖研发中心仅10公里,成为姚庄打造“华为友好小镇”的核心支点。

  为了把地理毗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姚庄镇实施“135”行动计划:锚定“华为友好小镇”目标,强化科创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同步推进科产联动、人才安居、交通优化、农产品供给、文旅融合五大工程。这里不仅引入多家华为生态链企业,构建从核心技术到配套服务的产业闭环,更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制化人才社区”模式,为技术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安居空间,并通过跨区域公交专线加密、通勤效率提升等举措,打通人才流动的“最后一公里”。

  在今年举办的姚庄桃花季经贸洽谈会暨华为产业链对接活动中,电子粘胶剂、高速电机生产等4个“华为系”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夯实了区域产业生态。

  此外,生态环境部双碳创新中心落户于此,以有机质还田、生物质制氢、水稻碳交易三大技术助农增收,让“绿色理念”落地为“金色收益”。

  姚庄镇不仅是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2020年,城乡深度融合、均衡发展的“姚庄模式”成功入选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成为区域发展的创新范本。

  当斑驳粮仓遇见数字经济,当水乡桨影倒映科创蓝图,一场关于城乡融合的“头脑风暴”,正在姚庄老镇激荡出新的可能。

  产业链动——龙头领航的全链跃升

  江南水乡的氤氲之中,海盐县不仅有秀美的风光,更藏着一个“猪猪王国”。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莲食品)以嘉兴黑猪为纽带,以全产业链创新为引擎,将农业、工业、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刷新行业高度,用亮眼数据勾勒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伟版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走进青莲食品的工厂,现代化生产线与传统工艺交织。欧洲先进屠宰设备保障效率,“激光灼刻检疫章”和全程追溯系统守护安全,旗下企业研发的休闲肉制品和鲜食工厂的“鲜制品”,将猪肉的美味发挥到极致,产品畅销全国。青莲食品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每一只嘉兴黑猪鲜肉粽的诞生,其原料肉从养殖到屠宰到加工,全部源于本基地产业链。好品质从源头把控,全流程监督。13个智慧牧场分布全国,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百亿级农业集团。”

  在猪猪星球主题乐园,更是一场关于“猪”的狂欢。孩子们在儿童娱乐区与小猪亲密接触,在博物馆了解黑猪文化,文创店里,猪猪玩偶、摆件琳琅满目。这里不仅是亲子游玩的好去处,更成为传播海盐特色文化的窗口,每年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凭借卓越品质,青莲食品成为杭州亚运会运动员餐厅供应商,这无疑是对其最大的褒奖。

  如今,青莲食品构建的数字化“1+4+N”模式全产业链,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从养殖到加工,从销售到文旅,一头猪串联起产业发展与乡愁记忆,为海盐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海盐经验”。

  如果说在嘉兴,“一头猪”可以书写出百亿元年产值的传奇。那么,一片风电叶片又会创造出怎样的“神话”?

  18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嘉兴桐乡市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走进集团大楼,处处洋溢着满满的科技范儿,一楼、二楼巨大的异型显示屏立体式呈现着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智慧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墙、高端化的产品展陈别具特色……

  振石控股集团,中国企业500强(第41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03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14位)、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第48位)。

  作为浙江省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历经几十年的创业创新,本着“二三产业并重、新老产业并行、轻重产业并举、国内国外并跑”的发展定位,集团深耕不锈钢镍资源、复合材料两大产业链,形成了特种钢材、镍铁制造、矿产资源、风电基材、复合新材、科技研发、贸易物流、房产开发、酒店健康、金融投资十大产业板块。

  振石新材料产业园,拥有超20万方的单体建筑体量,这座“未来工厂”集聚多个全球首创和世界第一。全球每3片风电叶片,就有1片叶片材料源自振石,市场占有率超35%,产销世界第一;新材光伏边框全球首家、首创、首最、首供、首发,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新能源电池保护材料持续发力,供应行业多家头部企业……

  一头黑猪撬动全链升级,一片叶片扇动全球市场,当传统农业与先进制造业锚定共富坐标,嘉兴的产业版图正书写“从地头到天际”的传奇。

  乡村焕彩——IP裂变的活力磁场

  4月18日下午,采访团车辆缓缓驶入屠甸镇荣星村,村口的标志性建筑便牢牢抓住众人目光——足球公园门口的双层建筑顶部,巨型足球雕塑仿佛在向来访者宣告这座村庄与足球的不解之缘。

  沿着村道前行,平整如毯的绿茵场映入眼帘,处处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走进村子,完备的设施尽显专业与贴心。两个七人制足球场、一个风雨足球场,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都能为足球爱好者们提供优质的运动场地;功能齐全的足球驿站,从球员更衣到休息一应俱全,细致服务每一位参赛者。

  休闲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球迷之家内,咖啡馆飘散着醇厚香气,足球主题餐厅里食客们大快朵颐,文创中心陈列的足球周边琳琅满目,引得游客们驻足挑选。

  在党建引领下,荣星村以乡村足球IP为主线,大胆探索 “农业+体育+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成功唤醒了沉睡的乡村资源,为荣星村开辟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荣星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05.17万元,村级经营性收入172.82万元,经常性收入345.1万元,村民们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荣星村,用一颗小小的足球,“踢”出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而位于桐乡梧桐街道桃园村却用一颗小小的水果讲述着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桃园村是名副其实的“槜美乡村,世外桃园”,曾荣获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国家森林村庄等多项荣誉。

  这里是桐乡槜李唯一原产地,槜李是桃园村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桃园村立足槜李产业优势,创新打造“槜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成功将“桃园槜李”打造为省创建级文旅IP。同时,以桃园槜李专业合作社为代表,桃园村正推动槜李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重点研发槜李果酒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2023年数据显示,槜李产业带动村中500余户槜李种植户实现亩均产值1.5万元,总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漫步今日桃园村,既能触摸千年槜李文化的厚重底蕴,又能感受现代乡村的蓬勃活力。

  当足球在田边飞跃,当槜李成为文旅IP,这里的乡村不再是“沉睡的旧时光”,而是城里人追逐向往的“新梦乡”。

  古镇潮鸣——古今对话的共富诗篇

  嘉兴的美不只在南湖美景与红船,亦不在半城绿树半城阁,这里的美更藏在夜晚的古街古镇里。

  当夜幕降临,华灯渐亮,人群便不约而同,涌向那充满诗意浪漫的古街古镇。月河的桨影摇碎千年灯火,西塘的小巷飘来阵阵酒香,濮院的织机织就着时尚经纬,当古镇卸下“时光滤镜”,共富的浪潮正赋予江南水乡更澎湃的心跳。

  嘉兴月河文化街,传统民居依水造势,古街深巷纵横交错。霓虹闪烁,月河缤纷,小河、古桥、狭弄、旧民居等展现了浓厚水乡的古韵风情。

  西塘古镇,历史悠久、文脉悠长,现有保存完好的1.1平方公里、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它最具象的定义,为此,这里也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濮院时尚古镇,充分利用江南水乡古镇资源、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毛衫小镇产业资源,打造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时尚文化等旅游业态为一体的度假胜地。举办濮院时装周、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抖音创作者大会等多场时尚品牌活动,开创了“文旅+时尚”业态聚合的“濮院模式”……

  在古街古镇,斑驳的砖雕木刻里藏着祖辈的智慧,新潮的文创小店中跃动着时代的脉搏,非遗技艺在直播间里焕发新生,传统节庆与沉浸式体验擦出奇妙火花……

  近年来,嘉兴充分发挥“两个文化”源远流长独特优势,以大运河为轴带,聚集本地古镇资源,将全市18个古镇串珠成链,在全国率先打造古镇集群,精准谋划重大优质项目,实景勾勒江南水乡底色,跨界打造“首店+”“国潮+”“戏剧+”等文旅消费爆款,实现了古镇平台、消费业态、历史文化紧密相融,塑造以市区南湖、月河、子城为核心,乌镇、西塘、濮院、盐官等四镇为重点,其他古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古镇发展新格局,擦亮了“中国古镇看嘉兴”文旅品牌。 通过古镇游带动全域游,使游客增速逐年攀升。

  从农业“联耕”到科创“联心”,从产业“联链”到乡村“联创”,当“红船精神”照进现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生长希望,每一种创新都在定义未来——这,就是新时代鱼米之乡、根脉之城的共富密码!

  记者 陕文喜 姜秀丽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