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燃气公司迎酷暑保供气侧记

2025-07-23 08:55: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烈日灼人,空气中的热浪一阵高过一阵,气象部门频频发出高温预警。一群身着“燃气红”的工作人员正穿梭在街巷、田野、楼宇间,用汗水为30余万户家庭的燃气安全筑起“防火墙”。

  步履匆匆连起万家灶台

  7月14日下午,尧都区尧贤街道路一侧,燃气巡检员张斌推着检漏仪进行街道巡检,他已经在烈日下步行两个多小时,工作服已被汗水完全浸湿。

  “刚刚从洰河大桥下过来,井盖烫得能煎鸡蛋。”张斌抹了把脸,额头的汗珠洒在滚烫的地面上。

  这样的场景,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每天都在上演。燃气巡检员们迎着烈日酷暑,守护着850余公里地埋燃气管线的安全运行。

  7月15日下午,在尧都区刘村镇嘉泉村,北城管理站维修班长杨博文和协管员一头扎进了胡同深处。

  “检查架空管有没有松动,看看表具接口严不严实。”杨博文仰着脖子,目光逐一扫过墙上的架空管。阳光直射在他脸上,汗水将胸前的工牌边晕开一片水渍。

  “村里老人多,总有人图方便在管道上挂防晒网、绑铁丝。”他指着一户人家墙根下的纸箱,“这离燃气表不到半米,夏天温度高,有安全隐患……”说着,他掏出随身带的《安全手册》走进这户人家。

  从胡同到巷尾,不到半小时,杨博文的工装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贴在背上。他说:“越是高温天气,越要仔细排查。”

  滴滴汗水诠释肩头责任

  7月14日上午,高速公路一侧的野地里,野草没膝,烈日直晒。燃气巡检员范国平巡检途中,不断重复蹲下、检测、站起的动作。他的巡检范围包括高速路涵洞、高铁桥下,是燃气输送的“咽喉要道”,管道虽然埋在地下,地面以上的情况却要认真检查:有没有开挖的地方,有没有塌陷的路面……

  在范国平看来,最考验巡检员的是“雨后一小时”制度。哪怕是深更半夜的一场暴雨,他们也要打着手电往外冲。范国平说:“上次的暴雨半夜三点停了,我三点半就到了巡检区域,就是要第一时间查看有没有冲刷塌方和管道裸露。”

  市区有568座调压站,每一座都关乎无数市民的生活用气。入夏以来,调压员们划分区域,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密了巡检保养频次。

  “尤其是位于户外的调压器,每次巡检要顶着太阳检查半个小时,每个细节都得检查到位。”调压员张松松说。

  爬楼千级守护一抹蓝焰

  7月13日上午,市区五一西路F区小区的楼梯间里,安检员牛青芬扶着扶手喘了口气。

  “周末住户在家,得多跑几户。”她抹了把额角的汗,转身敲响一位住户的家门。开门的用户愣了一下:“这么热的天还上门?快进来凉快凉快。”

  牛青芬摆摆手,先走到厨房,拿起手持检漏仪伸向波纹管接口、燃气表前后接口等处。她说:“都没有问题,但是您得注意勤通风。”

  从这栋楼到那栋楼,从一层到五层,她沉重的脚步在楼梯上不断磨出声响。她说:“每天少说爬百八十层,腿酸是常事,但只有入户检查燃气设施,才算放心。”

  楼梯间里闷热难耐,但牛青芬攥紧记录本,脚步毫不停歇——她要趁着周末用户家中有人的时候多安检几户。

  从大街小巷到荒滩野地,从居民楼宇到场站工地,一个个“燃气红”身影用被晒黑的皮肤、浸透的工装,在酷暑里织就了一张坚不可摧的“民生保障网”。正如张斌所言:“天再热,该守的岗不能撤。”

  烈日下,这些坚守的身影就是最动人的担当。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