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月的平阳大地,涌动着求贤若渴的热潮。8月16日至20日,来自省内外重点合作高校的专家学者、风华正茂的北清菁英,与扎根临汾的博士人才一道,怀着“爱临汾·赢未来”的共同愿景,齐聚我市举办的“智汇山西”专家人才夏令营暨“才聚临汾 智赢未来”系列活动,开启了一场深度感知临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之旅。
5天行程、20余处精品考察点,脉络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底蕴与活力并蓄的临汾。从尧都云商产业园涌动不息的数字浪潮,到晋南钢铁集团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实践;从乡宁紫砂陶小镇匠心独运的非遗传承,到壶口瀑布奔腾不息的磅礴之气;从华翔集团精密制造的标杆示范,到隰县小西天悬塑绝艺的匠人之心……每一处参访,都是一次认知的刷新;每一次交流,都在深化着大家对这片土地未来无限的想象与期待。
序章·汇智启程——
临汾向天下英才发出“集结令”
本次活动旨在紧密对接临汾“三大板块”产业布局,以“才聚临汾 智赢未来”为主题,强力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智力动能。
市委人才办主任景星详细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组织情况:“我们坚持‘集约高效、专业精准、交流碰撞’的原则,精心设计了‘三路并进’的参与主体架构。三个子活动既相对独立,满足不同群体的专业需求,又通过集体考察和见面会预留充分交流空间,力求实现顶尖智慧、青春力量与本土精英的深度碰撞与交融。”
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院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冶金工程教授宗燕兵满怀深情地说:“在收到活动邀请后,我第一时间调整行程,踏上返乡之旅。”这位离乡三十载的霍州人,言语间满是赤子情怀,“作为一名在外工作的临汾人,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这次回来,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汾的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特别是在冶金新材料领域,助力临汾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卢俊霖说:“作为一名古建筑研究爱好者,我一直对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心向往之。这些珍贵的古建筑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卓越的营造智慧。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为临汾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扎根临汾的本土人才同样是这场盛会的重要参与者。部分在临汾各条战线工作的博士代表也齐聚一堂,他们既是临汾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此次活动“东道主”和“观察员”。山西电子科技大学二级教授闫献国表示:“能有机会与顶尖专家和优秀学弟学妹们交流,分享在临汾工作生活的切身体会,我深感责任重大。临汾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优秀人才了解临汾、选择临汾、扎根临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汾正以开放姿态,张开双臂迎接八方英才。
深融·行走的课堂——
在历史与产业的交响中读懂临汾
四条精心设计的线路,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人才,用脚步丈量临汾的土地,用心灵感受临汾的脉动。
广胜寺飞虹塔的琉璃璀璨、洪洞大槐树景区“根祖文化”的深沉召唤,瞬间将众人带入历史的纵深;华翔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精密铸件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快速成型;尧都云商产业园里,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正焕发勃勃生机……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在这一刻交相辉映,勾勒出临汾独特的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生许铭洋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既前往尧庙景区、洪洞大槐树景区寻根溯源,也系统考察了临汾市博物馆、晋国博物馆等,深刻感知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尤其令他赞叹的是隰县小西天景区,他说:“古老神话借由时尚载体重现光芒,不仅推动临汾古建文化扬帆出海,也使本地发展迈入快车道,真正实现游客从‘走进来’到‘留下来’,隰县小西天的发展案例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周榆忱则将视角聚焦于产业现场的生命力。在尧都云商产业园,阿里云、网易等数字企业的集聚和众多年轻创业者的活跃状态令他印象深刻:“这里不仅有大企业的区域布局,更充满年轻团队的拼搏氛围,让我真切感受到临汾吸引创新要素、布局未来产业的巨大潜力。”最打动他的,是临汾近期实行的一项暖心政策——青年才俊来临汾求职,可享受五天四晚免费住宿。他真诚地说:“这一政策看似只解决了‘一张床’的问题,实则体现了城市对青年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引才、留才的智慧,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开放包容’的特质。”
探访霍州署,古代基层治理的智慧引人深思;踏入冯南垣村,灾后重建中展现的不屈力量令人动容;师家大院无声诉说晋商辉煌岁月,小西天悬塑艺术极尽精妙之能事——这些场所共同勾勒出晋南大地特有的文明韧性与社会肌理,展现出治理智慧与乡土韧性的当代启示。当专家人才站立于黄河乾坤湾观景台上,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与壮丽的秦晋峡谷,更深刻感受到“民族魂”的磅礴意象与母亲河所承载的深厚精神内涵。
这条贯穿古今的探索之路,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临汾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更让他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清晰路径,真切感受到了“爱临汾·赢未来”的底气与信心。
共鸣·智汇未来——
才聚临汾 智赢未来
8月20日下午,临汾市博物馆报告厅气氛庄重而热烈。“才聚临汾 智赢未来”2025年“智汇山西”夏令营专家人才面对面活动在这里举行,将整个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见面会伊始,一部精心制作的临汾宣传片,以震撼的视听语言,再次浓缩展现了临汾的历史荣光、壮丽山河、产业转型和开放胸怀,迅速点燃了全场氛围。
宗燕兵作为专家代表发言,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在冶金、材料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以及正在与晋南钢铁集团开展的前沿合作,还现场当起了“推介员”和“联络员”:“我们正积极探索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延伸到临汾,通过博士工作站、送教上门、暑期实践等多种形式,为临汾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从情感到行动,宗燕兵勾勒出一幅校地合作共赢的清晰蓝图。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王张津怡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临汾的实践,正是我们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统一的生动课堂。”谈及未来,她诚恳坚定,“我们会努力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赴三晋之约,用智慧之光,照发展之路,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登台的是市文旅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在临博士代表郭金良。他手持话筒,目光扫过全场,从“新临汾人”的视角侃侃而谈。“这场活动汇聚了能源领域专家、北清优秀学子和在临博士人才,搭建了高水平的跨领域交流平台。”他说,“当前,临汾正全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临汾市博物馆以数字科技呈现中华文明,晋国博物馆绽放千年‘晋魂’文化自信,陶寺遗址博物馆揭秘‘中华文明之源’的古老密码,作为文旅人,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临汾、走进临汾、爱上临汾。”
在一片期待的氛围中,市领导向多位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丰富资源的专家郑重颁发了“临汾市招才大使”聘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玉民表示:“临汾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全力为广大人才来临汾创新创业提供坚实保障和广阔舞台。希望高校专家成为临汾发展的‘智囊团’,在临博士勇当‘实干家’,青年学子争做‘代言人’,共同为临汾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汇聚八方英才,共筑未来之路。今日之临汾,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天下英才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期待与更多有志之士同心携手,在这片活力迸发的热土上,共同擘画“才聚临汾 智赢未来”的壮丽新篇。
记者 安月琦 王帅 黄艺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