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最牛教育局长颁发“廉政奖”

2009-09-28 08:54:00 来源:新华网



常识告诉我们,“绝对权力”必然滋生“绝对腐败”,冯云生在担任教育局长的12年时间里,“所有的人事调动都没有经过局务会的讨论”,连形式上的“过场”都不走,这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的。此次,冯云生在免职当夜违规批发两百余调令,若要人不对“突击调令”浮想联翩、将其与“清官”划上等号,那实在是难! 

笔者的“断言”并非空穴来风。从过往媒体曝光出来的种种“突击提拔”、“突击调动”的案例来看,很少有官员在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中“出污泥而不染”。回过头来看这位久居教育局长宝座的冯云生,在“船到码头车到站”之时,完全可以“走”得坦坦荡荡,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没必要恣意行使过期的权力,在“晚上8点”这个非常规的工作时间内宣布调令,也用不着“挑灯夜战”、不惜“弄到凌晨两点”来“突击办理”,将权力的橡皮章盖在腐败屁股上(评论家单士兵语)。 

众所周知,农村教师要向往城里调,不打点、不花钱是往往对不可能的。笔者家乡的一位教育局长,去年就因在教师调动(进城)问题上以“每公里2万”的“标准”收受贿赂栽了。而这位冯大局长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多位相关人士透露,冯从每位被调离的教师那里,收取了3至5万不等的费用(9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然而,当地调查组“未发现”权钱交易的“结论”,以及冯云生面对记者质问时“没有”、“从来没有”的申辩,却引来嘘声一片。真没想到啊,已被免职的冯云生深夜突击“批发”调令,并不是“不差钱”,而压根就没和钱沾上边,是一位十分清廉的教育局长,是我们误读了这位好公仆,网上一度疯传的每张调令“价值”多少,是中伤和诽谤。果真如此的话,笔者倒要批评一下当地的纪委和组织部门,这样的“清官”缘何在离职时才发现?看来,还真应给这位“最牛教育局长”颁发“廉政奖”。只是,“眼睛雪亮”的群众会答应吗?(人民网 高福生)[原文有删节]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