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减排目标倒逼发展类型转变

2009-11-29 09:32:00 来源:新华网

   11月26日,中国公布了到2020年为止的减排目标: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美国则承诺,10年后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尽管中国的减排力度大于美国,但这个时刻中美相继做出减排承诺,让各国为之一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实现上述行动目标,中国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中国将尽最大可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气候不断做出贡献。一个“艰苦卓绝”,形象说明了中国对兑现这一承诺做出的思想准备。 

   谁都承认,环境保护不利的恶果已经出现,节能减排是对国家长期发展有利的大事。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一直不愿给出具体的、有约束力的硬指标。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会涉及国内企业的利益和整体产业发展,要为此减少大量的收入。但从长远看,现代国家的长远发展,不能总是依赖高能耗产业。二者的博弈,实际上是现代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升级过程,也是全社会参与的国际责任兑现。从这个角度上说,发达国家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不仅仅是承诺自己的减排目标,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可能有人会觉得,减排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的确,减排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方合作。但承诺减排比例,本身也就是倒逼,即倒逼经济发展类型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一直单纯强调GDP的增长,忽略增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这使得能源、化工和房地产行业等碳排放大户,长期占据GDP的榜首。这种局面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的替代产品也需要尽快成熟。 

   减排的另一关键,更在于产业链条的全系更新。倒逼产业链条的更新,需要在节能和减排两方面共同努力。节能是各国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人们也很容易理解;但从减排的方面看,由于触及各个企业的生产成本,而难以实现。国家发改委的专家曾举过一个例子,在各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有没有人注意到电池的生产过程是否环保?这就是全系的概念,就是节能和减排相适应的局面。 

   倒逼式的发展,从客观上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从主观上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企业更新的频率较快,企业利益集团的形成还不太稳固,有改革与自我更新的需要。因此在博弈之后,即便没有外在的压力,我们也需要对自身负责的发展规划。承诺出现,只是加快了这个进程。这就仿佛负重的急行军,既要快,又要科学。 

   在这段时期内,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具体减排指标。这给12月份将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排除了初期障碍,让各国在峰会上可以面对更加深入和实质的问题。能否有国际性的、有约束力的减排方案出台,会考验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12月初,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会在哥本哈根见面,参与全球气候峰会。这个峰会将会决定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国际减排方案。如果大家还难以达成共识,那么,领导人们不妨走进电影院,去看看罗兰·艾默里奇的《2012》,共同感受那个洪水滔天的时候。尽管那是虚构的,但一样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关注。(新京报社论)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