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厂应公示运行数据

2009-11-30 08:50:00 来源:新华网



垃圾处理在中国的城市是个年轻的事业,不像重污染高排放企业那样病入膏肓,查不出病因,难以定位病灶,手术刀不敢施动。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要想把信息开放给公众,还是有可能的。这些信息绝对不可能是商业机密,而且公众完全有能力读懂。 

其实早在公众尚未对垃圾和垃圾焚烧厂有所警觉的时候,中国各地已经悄悄地建设了好几座大型的垃圾焚烧厂,更建设了难以估量的小型或者微型焚烧厂。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条例都开始试行的今天,我们趁着垃圾处理在全社会焚烧出的热度,把垃圾焚烧设施的运行数据开放出来,我想不是什么难事,一定会对建设公正透明的社会有益,一定会对垃圾处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益。 

运行数据其实很简单,你每天往炉里输送进了多少垃圾,你每天从城市里拉来了什么样的垃圾,你用以“节能减排”的“生物质能“垃圾里,兑进了多少煤和油,为了运行设备你消耗了多少电,你的员工工资、你的企业负责人工资、你的企业收益来源,你烟囱排放口每天监测的烟气的各类成分和量值,你的底灰和飞灰含有什么成分,如何处理。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大块,一是“运进了什么”,当然是进来的垃圾成分是什么,含水量、含氯量、重金属量、危险废弃物量各有多少。二是“输出了什么”,也就是排放出来的热量、烟气和灰渣到底都是些什么。它们都很容易检测,它们也很容易被公众拿去做参考。 

接下来,垃圾管理部门应当每天监测全城市的垃圾产量和垃圾成分,报告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方式的环境影响。中国的许多城市垃圾管理者虽然直接插手垃圾的处理,但似乎他们对此并不太知情,更不想让公众知情,好像垃圾处理部门是一个秘密组织似的。垃圾管理部门应当趁此机会脱身出来,把所有的处理现场全都让渡给民营企业,自己要做的是对处理企业的行为监督,并把监督结果实时开放给公众。 

亮出过去才可能赢得未来,亮出现在才可能推论过去。如果我们总是说过去准备不足,管理不善,资料不齐,那么未来也必然会出现管理不善资料不齐,信息不可信。过去的企业无法用诚信取得公众的支持,未来的企业也无法用诚信取得公众的支持。过去的政府垃圾管理者无法让公众信赖,未来的政府垃圾管理者也同样无法让公众信赖。一个连运行信息都不敢公示的企业,不可能是一家环境友好企业。 

当前全国此起彼伏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讨论风潮,无论是专家还是公众都在帮助城市管理者寻找垃圾处理正道。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做的事只有两个,一是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想汲引公众的智慧,就需要先显现诚意,把所有的垃圾企业运行信息无一遗漏地张贴到公众能够便利地见到的媒体;二是加紧引导社会投资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设施,推出垃圾“强迫分类”政策,让公众城市垃圾管理者的垃圾处理诚意和能力有所认同。全世界的垃圾处理方式都有一个共同前提,就是分类处理;全世界的公众都有垃圾分类的能力,尤其是在中国。只要公众细心分开的垃圾,能够分类运输,就一定能够实现分类处理。此时,如果把公众的能力和愿望当成“垃圾”,显然是缺乏基本智慧的表现。(广州日报 冯永锋)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