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脑袋”决策,是谓第一“拍”。关起门来想点子,居高临下出主意。“三拍”干部有“四不”:不出门,不调研,不上网,不读报,以为自己的脑袋特别灵,灵机一动,就可以拍出好点子。“拍胸脯”是情况不明,决心很大;心中无数,气壮如牛;保证说得震天响,高调唱得很好听,但承诺始终不兑现,下文成了一纸空文;第三拍——“拍屁股”,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有始无终,虎头蛇尾,毫无政绩,又不好交代,只得悄悄地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拍胸脯”是“拍脑袋”之后的规定动作之一,“拍屁股”乃是“拍脑袋”的必然结局。
“三拍干部”以为,好主意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其实错了。殊不知,脑袋这个东西,是一个精密的加工厂,要有好的原料,才能加工出好点子。好原料哪里来?来自现实生活,来自群众的需求,来自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拍脑袋”是把人的认识过程倒了个儿,脚朝上,头向下。没有第一手的好作料,再聪明的脑袋,也拍不出高明的主意。朱熹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活水,方能使渠清;没有活水,只能是一渠混水。民情和民意也是活水,有活水,才能使脑袋清“如许”。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拍脑袋”貌似最省力,其实“拍脑袋”拍出来的点子,多数不切合实际,于国于民,有害无益。作风漂浮,“三拍”盛行,点子越多,点子越快,胸脯拍得越响,危害越大。
“三拍干部”,害人不浅。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请听一听他们对“三拍干部”的批评:“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他们对付“三拍干部”有一个办法:敬而远之。
目前,我们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有沉下去,多看多听多想。谁了解更多情况,谁才能获得真知。把问题掰开揉碎,谁就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干部在群众中真正的威信,方能在百姓中站住脚跟。不去“调查”,不作“研究”,心中无“数”,百姓当然不会买你的账。
作风蜕化虽是一种“慢性病”,但对“慢性病”之害,也不可等闲视之。有位领导同志说,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这话听来虽然有点刺耳,却是说出了实情,值得我们严加关注。
改变干部作风,提倡将“三拍”变成“三勤”:勤下基层,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这是治疗干部作风蜕化的一张良方,有意改变作风者不妨一试。 (人民日报 吴兴人)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降低村官罢免门槛值得期待
下一篇: 民生政策释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