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的结局相似,这回,又让网民猜对了。
想当初,冯云生与国家机关抢时间,与即将失效的权力赛跑,让权力变现。而面对这样明显违规的举动,有关部门先是反应迟钝,而后帮冯云生“善后”,表现了对民意的冷漠。
“如果没有利益,局长怎么会废寝忘食地‘工作’?”这是当时网上的质疑,也是普通民众的第一反应。常识表明,乱象背后必有权力作怪的魅影。公众由于核心信息的缺失,在权威部门的不管不问的情况下,基于常识的判断和出于反腐败的义愤,只能选择以“传言”和“网友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非独这一事件使然。只要略微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传播规律:网友曝一内幕,舆论反响强烈,相关信息越聚越多,但有关部门经常轻描淡写,亲自辟谣;网络舆论更加激愤,终于惊动上级调查,一查就查出大问题。
如今,“网友曝”的“传言”,已经成为一种颇具杀伤力的非正常举报方式。有关职能部门每每在辟谣、否认、解释几个回合后“落荒而逃”,公信力散落一地。传言成为倒逼真相的路径,这种非正常方式的形成,根子在于权威信息机关出于既得利益考量,不得不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谎言,以至于尾大不掉,骑虎难下。
在这种环境里,原有的有效传播机制被侵蚀,政府公信被消解,社会所付出的机会成本过于高昂。对此,即便获得了许多“惨胜”,但我们除了无奈和叹息,还能高兴起来吗?(新京报 肖余恨 大学教师)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拆迁补偿需要什么样的市场价
下一篇: 智库的功用不是打造纸面上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