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撑起人生的大厦

2010-01-16 07:4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群众矛盾需要处理,有人不愿去,这里面有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其中有作风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才气不足,缺少完成任务的能力;困难面前,需要克服,有人害怕退缩,这其中有性格问题,但最根本的是豪气不足,缺乏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底气。底气泛指气力或劲头。笔者理解,底气就是发自内心的一股正气、才气和豪气。有没有足够的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干事更需要底气。
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纪守规、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阴谋诡计,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底气从何而来?
从高尚的人品中来。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官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示范。
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行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否则,英雄气短,难酬蹈海。可见,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只有拨冗潜学,做到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则必然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僵利锁的禁锢,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中生!(桑林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