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为什么怕涨

2010-01-18 09:5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涨,涨,油价、水价、电价……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再次出现金融危机前“除老百姓收入不涨以外全都上涨”的苗头!消除企业亏损(说白了就是转嫁成本)、引导社会消费,每一个行业涨价背后都有托辞,惟有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支出无处转嫁,似乎也只有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不需理由?!其实,放平心态来看,油、水、电等资源型产品支出对老百姓来讲,算不上一项重要开支。以水价为例,央视中国财经报道称,目前我国平均水费支出占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17%。再看电价,北京市居民每度电约0.5元,而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至9月,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2万元,所占比重也不算大。那么,老百姓为什么对这么小的上涨如此敏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如果是市场竞争充分的产品涨价,那老百姓可以“退而求其次”,问题是涨价行业多是垄断行业,有“舍我其谁”的意思。并且涨价的背后,老百姓看不到或者说看不清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的作用(涨价行业企业都不愿意拿出成本单),反而都能看到“看得见的手”(听证会由政府召开,但按照“惯例”,凡是召开的听证会肯定是涨价听证会)。这就给老百姓一种印象,似乎是政府相关部门掀起了 新一轮涨价,老百姓心理上接受不了。
第二,老百姓的收入不涨,支出加速上涨,收入与支出增幅不成正比。全国范围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工资统计还只限于全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中的约1.3亿收入稳定的人群,私营企业职工、个体户,以及就业难背景下大学生等非农就业人群收入情况更不可能统计在内。在此情况下,支出方面却涨声一片。
第三,老百姓生活中如住房、医疗等“大件”支出高得离谱。先说住房。据报道,美国一套房子,带车库、院子、游泳池,平均售价20万美元,也就100多万元人民币。撇开中美劳动力收入差距不说,100万元在国内能买到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再说医疗,且不说天价住院费的极端例子,感冒发烧花上几十元、上百元的情况恐怕很多人都有经历吧?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个涨价的风吹草动,老百姓能不紧张吗?原因说出来了,问题如何解决不消笔者赘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控房价”、“增加保障性投入”等等,专家学者建议很多,也很真诚,关键是有关部门能否研究、采纳。如果真能解决上述问题,我想,增加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支出,老百姓应该可以理解并接受。(宋凯)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