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曾是临汾人心头的“伤”。他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了临汾的形象。近几年中,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刮骨疗伤”的魄力对环境污染进行了坚决治理,如今初显成效,二级以上天数纪录不断刷新、全国重点监测城市排名不断前移,蓝天碧水又重回我们身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纵向比,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横向比离建设环境优美新临汾的目标还有更艰巨的工作要做。
坚决达到环境综合治理新目标,各级各部门务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作出我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的郑重承诺,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约束性指标是刚性的、是紧迫的、是必要的。这些指标的下达,对我市而言会比别的地方受到更多的挤压和限制,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可能会更高,走低碳化发展的路子时不我待。低碳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当前我们要着重推进产业低碳化,推进能源低碳化,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可持续化,推进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双燃料改造,推进建筑低碳化,推进消费低碳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坚决达到环境综合治理新目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它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继续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机构和监察队伍,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突出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抓好机关和公用设施的节能工作,示范引导全社会节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继续整治环境污染。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城市污染整治力度,加快天然气接入工程,扩大集中供气覆盖面,推进煤气、天然气一体化经营,以点源、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确保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和建设,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的思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城市绿化要围绕创建国家、省级园林城的目标,加快道路绿化、社区绿化、河滩绿化、庭院绿化,建设环城林带。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抓好林产品加工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评论:负重转型促增长 绿色崛起谋发展
下一篇: “画蛇”莫“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