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百、三百、五百、一千……礼金翻番;
三桌、五桌、十桌、数十桌……越办越多;
一天、两天、三天、一周……时间越办越长。
大操大办之风盛行,助长浪费、腐蚀人心、滋生攀比、劳心伤财,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尤其与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背道而驰,必须坚决摒弃。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借婚丧等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通知》,赢得了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然而,要真正刹住这种歪风,使这一社会顽症得到治理,还人们一个具有实实在在人情味的“民俗”,还需从党员干部抓起,从党政机关抓起。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之风就会逐渐弱化,不良风气就会得到根本好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通常都管理和管辖着相应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他们利用职权,通知管理和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和个人、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与自己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参加酒宴,大肆收受其礼品、礼金;有的党员干部自己虽不出面,但却躲在幕后操纵,让家属子女或下属出面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这些行为,是典型的以权谋私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一些党员干部还以礼金多少论亲疏远近,诱发了腐败的温床。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看,其中就有不少领导干部贪欲的膨胀,都是由年节收礼、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党员干部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大操大办酒席之机敛财,也是当今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
如何抓好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行为,促进全社会风气的净化呢?一是要借助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大操大办酒席的危害和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到不主张、不参与、不陷进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倡导和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完善相关规定的监督实施办法,把准政策界线,让规定可执行、可操作,并做到持续、长久、有效;三是要加大督查惩处力度。对一些确实不听招呼、顶风违纪大操大办敛财的干部,要严肃处理,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
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能不能刹住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之风,党员干部能不能带头移风易俗,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一个地方的党员干部敛财成风,必然损害发展环境,这是值得重视和警惕的。从禁止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抓起,纯正社会风气、净化干群关系,是今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只要各级各部门真正行动起来,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起带头作用,整治大操大办就会收到实效。这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临汾日报评论员)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教育变革,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下一篇: 自立自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