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服装甩卖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家住平阳南街煤化巷的李梅女士对此却颇有忧虑:“很多商家就是借换季甩卖的机会,将一些次品货混杂在正品货中,稍不小心就会买走这些次品货。”李梅表示,很多商家在一个季度的销售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无法正常出手的次品货和残品货,而换季大甩卖开始后,商家往往会把大堆的服装放在一起,然后低价处理。如果把一些无法出售的次品混杂在正品里,那就很容易被市民买走。
当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位于财神楼的几家服装店,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商家摆在店门口的“折价”服装中,都有几件明显是次品的服装。当记者询问这里面是不是有次品服装时,商家表示,折价处理的服装都是正品,而对于被发现的次品服装,如果有市民要购买并且指出问题的话,他们会给予更换。
“我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在一家品牌店里购买了一件打五折的半袖,想放在今年夏天穿,买回去几天后才发现,衣服袖子上的扣子竟然不全,等去找那家服装店时,商家一口否认。前几天我丈夫又赶了一次‘大甩卖’的热潮,结果买回来所谓的品牌鞋一看就是假的。”李梅表示,很多折价出售的服装,商家都不会主动开发票,所以一旦买回次品,就很难挽回自己的损失。
“折价处理的服装虽然诱人,但是我还是建议市民在购买时一定要睁大眼睛,警惕一些商家拿次品鱼目混珠。”采访最后,李梅呼吁市民,在选择折价服装时一定要仔细。
(记者 杨全)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短评:让农民文化生活火起来
下一篇: 寻找“枪手”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