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小区住了将近5年了,小区的健身器材从新变旧,有的零件都坏掉了,我们老年人都不敢接触了。”钟楼小区的居民吕大妈无奈地告诉记者。记者在很多小区看到,健身器械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现象,有的小区甚至没有安置健身器械,“楼层间距太小,空地都成了停车位,导致现在安置健身器械的空地都没有。”扁担巷某小区的物业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市区两大广场发现,这里已成为市民健身“集散地”,“饱和”现状不言而喻。“平常锻炼就来广场,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有时候来了找个空地都难。”正在踢毽子的侯大姐告诉记者。而好多市民都反映由于家附近没有空闲的锻炼场地,所以只能来广场锻炼。
“我市的健身人均占有面积农村大于城市,场馆建设落后于省内其他市,”市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严肃地说,“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体制上着手,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记者 许丽 实习生 姚建)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