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渐寒冷的冬天里,“农民工可报考公务员”无异于一声惊雷,为广大的农民工送来了一丝“春天里”的消息。据统计,当天全国有171名工人、农民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这一消息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说,农民工参加国考,直指社会公平,成全了底层群众向上流动的梦想。也有人说,农民工考公务员只是“看上去很美”。
到底孰是孰非,我们就先从公务员说起。“国考”报考人数连续3年超百万,且“节节攀升”,2003年仅有8.7万人报考,7年时间,时至今日,“国考”考生人数攀升了16倍。为何“国考”持续高烧不退,其原因妇孺皆知,就是公务员福利好,有足够的安全感,工作稳定,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职业之一,这又怎能不叫人趋之若鹜呢?
但是,招考公务员最低都要大学本科学历,再向上数,硕士博士学历越高越好。于是即使在一个乡镇科级单位,也都挤满了“人才”,想当官的多,愿“打杂”的少,“天花板现象”就愈日严重起来。为了破解过度迷恋公务员的弊端,近年来,中组部采取“组合拳”治理。比如在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方面,已经建立了公务员辞退机制,让公务员队伍能进能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从基层选拔人才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这一举措在运作的过程中却也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
再来看看我们的农民工,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认识最为深刻的,就是中国农民工的伟大,他们通过自身原始的力量,将一座座现代城市竖立在了神州大地。也许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他们都是一些穿着过时、文化不高、不修边幅的样子。但他们当中却有着很多自强自力、求学不止、奋斗不息的有志青年,他们有着很强的团结协作能力,他们有着超强的吃苦坚毅个性。也许,他们能如阿基米德所说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但是,残酷的现实堵塞了他们的上升通道,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只能继续着自己“穿着过时、文化不高、不修边幅的样子”,老老实实当一块社会高楼大厦的垫脚石。
这次国考大门的打开,终于给予了农民工群体一个新的希望和期盼。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这一举动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为打破户籍限制、加快城乡统筹开了一个好头。但从今年报考的情况来看,171名工人农民只是1415138报考人中的寥寥几个。报考岗位学历和年龄的要求,还是把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挡在了高高的门槛之外。有人认为,如果不改变从农民中招录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农民考公务员只是看上去很美。也有人提议,能否根据工人、农民的特殊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应岗位的同时,设计不同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比如考录时侧重经历、技术、能力,这样才可能给学历相对较低、有能力的农民真正的机会,使他们奔向真正的“春天里”。
当然,取得每一个进步,都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只要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景文婷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