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采访,与很多校长成了好朋友。在讲到学校的管理时,某校长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学校管理很严格,教师采取指纹签到考勤,并实行严格的跟班制……另一位校长这样表态,我们这里没有硬性要求,只要老师能按时上课,上好每一节课,我们不管他是在哪里备课,如果家庭环境好的话,在家里备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又有一次,和一位教师在一起聊天。她说,对学生的管理一定要严格,必须牢牢地牵着他们的鼻子,不能让他们溜号了……
粗听,学校严格管理老师、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细细想过,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教师教书育人,这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和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老师工作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取舍以及对课堂变化做出恰当处置的教育机智等方面。有时看似平常的一节课,却经过反复打磨,实际付出远远超出课堂之外。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创造性与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注定了其工作不能以量去评价,而更多的是以质去评价。作为学校管理者,如果“统得太死”,对老师要求“千人一面”,势必导致不少有创造力的教师等同于一般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应付学校的各种考核检查,时间排得满满,其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反而受到影响,没有时间学习、思考,难以发挥出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同样的,在班级里,也应该给那些优秀的、有个性的学生一些自留地,管理得太死,只能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上,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分开层次。有的老师做得不错,可以允许一些优秀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高端的知识,可以给他们时间、空间发展兴趣特长,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参加课外活动。这些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增强了他们的能力,有助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管得太多、太死,不但管理者累,经常烦恼,还让被管理人不自在。适度给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一点自留地,何乐而不为!(郭璞)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流浪狗咬人 谁来“埋单”
下一篇: 节日菜价还需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