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弟子规》究竟惹谁了?

2011-03-17 16:2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最近一则关于攻击国学启蒙读物的新闻,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事件源于某全国人大代表说的一番话: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话一说出来,腾讯网九成网友认为国学“毒害论”有失偏颇,他们认为,现在社会上不少人不讲诚信、缺乏爱心、不孝敬父母,学学国学经典中的诚实、孝顺、礼让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好。
据了解,在中国,家里有小孩的家庭随便就能找出几本启蒙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等。笔者是很喜爱这些国学经典的。细细读《三字经》和《弟子规》,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这些经典,不但富于传统文化的积淀,而且富于教育的哲理,其中更包含着日常行为的准则。准确地讲,它生动活泼的形式、知行合一的道理,远远超过我们任何一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弟子规》,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行为准则,它从日常生活中孝亲、睦友、养成良好习惯入手,使孩子从小受到教益,填补了当今德育教育中的某些空白。
客观地讲,由于时代的变迁,所有的经典中都不可避免地有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内容。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中有被世代证明和接受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光辉璀璨的太阳表面有时也会出现黑子,但是,你能因为这些黑子而否认太阳的光辉吗?
有的人可能说这些经典中鼓吹的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思想,但事实是这样吗?笔者以客观审慎的思维和视角去研读传统经典,无非是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建立怎样的德行、怎样做好本职工作,遵循一定的伦理和行为准则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人活在世上,就要按照一定的法则去生活,这难道有错吗?这些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包含的修身、立德的道理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恰恰缺失的。同样的经典,之所以大家读出不同的内容,这就是因为读的人心态见识不一样、知识视野不一样,搞形而上学、搞以偏概全、搞机械理解,自然理解不了这些精深的思想。
中华经典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财富,是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已经达到329所,读诵中华文化经典已经在海外蔚然成风。然而,纵观国内的某些人士,不能从国学中汲取精华,不能古为今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那才真是民族和后人的悲哀。
笔者不知道那位人大代表何以认为读背《三字经》《弟子规》是毒害青少年心灵,但只就他说的话而言肯定是有失公允的,甚至有骂典忘祖的嫌疑。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谈论国学和历史,首先应该有一些科学态度,如果不懂,可以不说话;如果想说话,起码应该弄清楚再发表意见。否则,说些不三不四不着调的话,肯定会贻笑大方,说得客气点,还是先回家补课去吧!(郭璞)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