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 书写离我们很遥远吗?

2011-08-30 10:0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经常性的遇到这种尴尬局面的,不胜其数。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天习惯于双手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但有一天,我们拿起笔纸,却突然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字。这意味着什么?在当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里,书写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了吗?
我们是否常常遇到“喷嚏、饕餮、鳏寡、羸弱、逶迤、针砭时弊、沆瀣一气……这些常用词,很多人可能会读,但正确书写又有多少人能够写得出来。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令人无比羡慕的技能。如今,当不少人遭遇写不出“喷嚏”二字时,我们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电脑也好,无纸化办公也好,都像一把刀子,慢慢蚕食着我们对于纸、对于笔、对于书写的那份有温度的记忆。一握笔、一落笔,一顿笔、一收笔,除了给所写内容赋予了灵魂,更加透露着书写人的个性与内心。幼时父母都教诲我们“字如其人”,那么面对着工整却毫无个性可言的铅字呢?此人冷酷有余,温情不足。有人认为:网络时代的书写能力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电脑的键盘、鼠标代替了笔,手写的机会几乎越来越少,书写能力的急剧下降,更多的是一批批被忘记的字、被拼错的词。文字是什么?是历史、是创造、是文化记忆。在不少专家学者眼中,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冲击,是首当其中的因素。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惟一原因。在这一场新技术冲击的背后,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钝化了对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书法的审美能力,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而仅仅把汉字视作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
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记者 赵京红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