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未必真 “关系户”未必假

2012-02-28 09: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就好比QQ里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到微博上显摆,假如玩的是“潜规则”,却留下“明证据”,当然是违反了规则,甚至犯了大忌。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此番湖南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真的存在“领导打招呼”,并把“家庭背景”作为选调的条件,但这类不足为外人道的“潜规则”,会不会被堂而皇之的放在桌面上,甚至还白纸黑字的写到招聘成绩表的备注栏中。至少在笔者看来,相关部门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的概率的确不大,因此相关部门回应是“落榜考生的杜撰”,未必是在寻找托辞、推卸责任。
但是,相关部门是否可反证“招聘过程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没有猫腻”?尽管他们回应称“选调招聘严格按照程序走”,对于“招聘要经笔试、面试、测评环节”,发帖者其实也给予了确认。但“严格按照程序走”,其实仍然没有从正面回答对候选人关系和家境的质疑。而现实中,程序上严丝合缝,猫腻却无孔不入,对这类情形,其实屡见不鲜,而只要当事人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作为局外人,的确也只能见惯不怪。
可见,现实中的成绩单后面有没有“备注”一栏,其实并不代表选聘的标准就没有那栏“备注”。事实上,即便是相关部门的人员也无意中透露出,因属事业编制,且主要负责当地社会事务,报名参选的都是在当地工作或曾工作过的干部职工,谁的背后都难免会有一些社会人事关系。那谁能保证这些社会人事关系不会左右选聘的进程和结果,严格的程序中具体有哪些机制能保证不受这些“关系”和“家景”的影响,自然也就值得追问。
因此,相关部门更务实的回应方式不是去强调选聘程序很严格,而不妨具体指出哪一条“备注”是子虚乌有的。(吴江 )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物质奖励不可少

下一篇: 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