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孩子们在作业中痛苦挣扎,家长在繁重的作业管理中生气,教师在繁重的作业批改中劳累……作业之痛正成为家庭之痛、学校之痛。
近20年来,我国在假期设计方面进步非常快,到目前,大体可以和国际接轨了,人们休假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最需要自由和游戏的孩子们的作业从不打折,除此之外,周六和周日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当然,最为恐怖的是,作业已开始渗透进幼儿园,幼儿园也有了小学化的倾向。
出现这种情况,部分是由于社会的浮躁引起成人的急功近利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无知或无视,认为多写作业就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事实上,一种学习活动如果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而是令他们厌恶的话,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智力发育都是非常有害的。那些过多重复的作业最容易消磨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于过多的作业,常常让孩子如驴拉磨般陷入机械地学习,丧失了思考的灵性和对知识的敏感度。
不理解休息的意义,其实也就不了解什么是教育。游戏、生活和阅读都是孩子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为了下一步学习积蓄更多的能量。作业如果对这些活动形成挤占,其实就是对孩子学习机会的剥夺。
让孩子减负,首先要从减作业开始。根本解决之道就在于,改革学校和中小学生的评价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要把管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上,而不是低效率的对学生业余时间的压榨。同时,应该重新定义“作业”的概念,改变传统思路,赋予其更多的内容,把游戏、劳动、阅读、艺术教育大量引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郭璞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
下一篇: 从自身做起 抵制“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