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黑车”还需人性化

2012-06-12 09:4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日,江苏泰兴的潘先生送亲戚到南京机场搭乘飞机,抵达机场时亲戚为了表示谢意,在车上放了过路费和油钱共650元,这一幕刚好被“抓黑车”的稽查人员看到,潘先生被处8000元罚款。对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客运交通运输处表示,潘先生无营运资质,双方有收费事实,此次执法于法有据,程序合法。
送亲戚去机场,加上平时经常用车,亲戚为了表达谢意,给了650元钱,就被运管处当作“黑车”逮个正着,让人心中不禁产生疑问。“黑车”该抓也该罚,但潘先生的遭遇则显得南京运管处执法缺乏人性化。
无疑,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黑车”现象确实存在,而打击“黑车”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制度。大量“黑车”的存在,不仅干扰正常的出租车客运市场秩序,而且存在车况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同时,“黑车”保险手续不齐,发生事故后,如没有能力赔付,车主经常弃车逃跑或宁愿坐牢,乘客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证。所以,打击黑车,势在必行。不过,“黑车”存在隐蔽性强、流动性强、认定难的特点,真假难辨给执法带来困扰。
近年来,各地运管部门针对“黑车”难以认定这一问题在不断改进,从刚开始的无图无真相到现在的有录像、有照片,进步有目共睹。
但是此次潘先生的事件,显示了黑车认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潘先生送亲戚,亲戚给潘先生油钱,是情谊行为。虽存在金钱往来,却非营利目的。既然非营利目的,那么罚款显然就站不住脚了。
如果仅凭收费行为就断定为黑车,一棒子打死,那么当开车遇到急救等事件,事后被救之人出于感激给油钱,难道也要断定为“黑车”,接受罚款吗?我们天天在提倡低碳生活,顺风车”已成为一个新的环保潮流。当“顺风车”遇到“运管所”,不应该是“老鼠”遇到“猫”,而应该像“树”和“藤”一样,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同样,当前的高考爱心车队,我们不排除有个别家长会出于感激而给爱心司机油钱,难道这也是“黑车”吗?
真正的“黑车”,其实很猖獗,严重扰乱运营秩序,这的确需要运管处下狠功夫去抓去管。而类似于潘先生这种行为,应该多体现一些执法的人性化才能让公众信服。否则的话,会被认为是“该抓的没抓着”,毕竟真正的黑车不会那么傻,更具有隐蔽性。(李媛)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